内容提要:佛教的时间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循环时间观,以生死轮回为主要表现。2,从根本上否认时间的价值。3,承认时间的真实性,但为时间划出界限,也就是将时间限定在现象界,而认为在本体界是没有时间的。佛教的时间观是与其教义息息相关的,它与基督教的时间观正好相反。基督教认为时间是线性的,有开始,上帝创世才能成立;基督教肯定时间的价值,末日审判才有意义;基督教的传统是内在时间观,否认时间的真实性,认为时间是虚幻的,只存在于心中和生命过程中。
关键词:循环时间观 历史 时间价值
“时间究竟是什么?谁能轻易概括地说明它?谁对此有明确的概念?能用言语表达出来?可是在谈话之中,有什么比时间更常见,更熟悉呢?我们谈到时间,当然了解,听别人谈到时间,我们也领会。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1]奥古斯丁的这段名言约略可以反映出时间作为哲学问题,长期以来带给人们的巨大困惑。确实,在日常生活中,时间是再明确不过的东西,人们几乎时刻都在使用它,但是,也没有比时间更模糊的东西了,现在,时间已经成为科学和哲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宗教(包括佛教)对于时间亦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应该承认,在时间问题上,佛教进行的有意识的思考和探索并不多,这或许与佛教相对不那么重视思辨有关。《杂阿含经》卷34和《中阿含经》卷60《箭喻经》都记载了,外道沙门曾经问佛陀十四个行而上的问题,包括世界是常是无常、有边无边,如来死后是有是无、命与身是一是异等,佛陀对此不置可否[2]。时间问题是高度抽象和思辨的,对于佛教来说,大概也是属于应该“搁置”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有终极追求和终极关怀的思想派别,佛教不可避免的要对时间有自己的看法。本文拟对佛教教义中的时间观进行梳理,并对其最基本的三个观念:“循环”、“否定”和“真实存在”进行分析,同时与基督教的时间观进行比较。
一 循环时间观
佛教对时间最明确的观念就是“循环”,佛教的基本时间单位——“劫”——本身就是一个循环的概念。劫的梵文是Kalpa,表示极其久远的时间。《释迦氏谱》说:“劫是何名?此云时也。若依西梵名曰劫波,此土译之名大时也,此一大时其年无数。”劫分为大劫、中劫和小劫。世人寿命自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此各为一小劫,和为一中劫。宇宙有“成”、“住”、“坏”、“空”四个时期,每时期包括20个中劫,通称“四劫”。由此可见,劫本身就是一个循环的概念,用循环的概念表示的时间,必然就是循环的时间。所以,佛教徒将时间想象为封闭的环形,一圈一圈,周而复始,无始无终。
循环时间观在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集谛中的“业报轮回”——中有充分的体现。人生为苦,而苦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忍受无始无终的果报,无始无终的生死轮回。《心地观经》中说:“有情轮回六道生,有如车轮无始终。”《瑜伽师地论》卷52说:“诸行因果相续不断性,是谓流转。”众生在三界六道的生死世界中循环流转,生生不已,永无尽头。佛教将时间分为包罗万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世,一切众生在此三世中轮回往复。
所有的派别——无论它们之间的教义差别有多大——都一致强调“空”和“无”,佛教总是讲无常、无我,“无常”就是法无常体,没有独立的、永恒存在的事物,“无我”就是我不常在,人也不是独立的、永恒存在的实体,而所谓不“独立和永恒存在”,就是在时间中不断的循环、不断的变化,任何具体有形的存在物质因为在循环的时间中,所以其本身就包含了毁灭的因素,时间必定会毁灭一切,在时间中没有任何坚固的、稳定的、不变不动的永恒之物,可以给人以安全感。
因为一切都是循环的,所以“太阳底下没有新事物”,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没有新的事物产生”,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是真正消亡的,一切生死只是变换的存在形式,肉体腐朽了,神灵却不灭。佛教就这样很容易的为自己的“神不灭”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观点开了门。既然循环的事物中无生无灭,也就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万事万物都不是实存,于是,佛教的“空”成为了必然。可以说,“空”并不是佛教“论证”出来的,而是其循环时间观本身就隐含的前提,只不过佛教教义没有直接让时间进入讨论罢了。
佛教之所以持循环时间观,有自然和现实两大原因。从自然角度来说,因为人类认识时间最初是从最直观的天体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昼夜循环更迭)和物候变化(候鸟飞去飞来、春秋四季交替)开始的,而天体和物候变化又有较强的规律性和很高的重复率,与此同时,人类的活动及生生死死也表现出周而复始的态势,爷爷死了,孙子出生,孩子长得像父亲,“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所以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模式中都有循环时间观的影子,这是不足为怪的。
从社会角度来说,释迦牟尼修道时的古印度类似中国的春秋末期,正是社会动荡、诸国争雄、朝代交叠频繁的时期,“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这时候很容易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没有常存不变、恒定稳靠的东西,这也是循环时间观产生的原因之一。
佛教的时间不但是循环的,而且其数目巨大。《法华经》用“五百尘劫”表示无法用数字计算的时间概念。《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说:“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那由他,是古代印度的计算单位,有的说相当于十万,有的说是千万,也有的说相当于亿,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总之,是极大的数字。时间越长,循环越是漫长和没有止境,这表明了循环的可怕和巨大的力量,是对循环时间观的强化。
在基督教的历史中,事物发生的每一瞬间都是前后连贯,环环相扣的,从上帝创世时的时间起点开始,一直指向时间终极的末日审判,时间是方向明确的单行线,这是典型的线性时间观。毫无疑问,基督教是坚决反对循环时间观的,因为在一个重复出现的循环世界里,上帝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关于历史的循环理论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它会否定耶稣基督的唯一性及其有关‘福音’的许诺。”、“对基督徒来说,基督的拯救行为这一历史事实赋予了时间价值”[3]。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上帝创造了时间,而是上帝的存在使基督教徒形成线性时间观成为必要,反过来,也可以说,正是佛教的循环时间观导致了佛教的无神论,因为自主循环的世界不需要也不允许任何超自然的力量。
二 否定时间的价值
在基督教中,时间的意义是非凡的。无论是上帝创世,还是基督诞生,或者末日审判,这些特定的时间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上帝创世,从此有了时间和空间,有了世界万物。基督诞生在恺撒·奥古斯都统治期间,这一日常历史看似平常的时间,却是上帝挑选的“时间完满”[4]的特殊时刻,“一俟时机成熟,即付诸实施。”[5]所以公元纪元要从基督诞生算起。基督被钉上十字架时宣称“我的时间即将到来”[6],正是充分意识到并肯定了时间的价值。末日审判的意义更是非同反响,上帝的存在正是因为有了时间终结的末日审判而凸现出其重要性、神圣感和独一无二性。时间是如此的权威,以至于没有它,任何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都变得不可能,时间赋予所有这些事情以意义和方向,没有时间,上帝的权威和意义都不可想象。
相对基督的意义重大的诞生——基督降临意味着上帝派来了使者,人通过他可以达到上帝,基督的诞生是整个人类获救的全部希望所在——来说,佛陀的出世要平淡得多(虽然两者都有时间性),没有更多非凡的意义,当然围绕着其出生也有一些动听的传说,但释迦依然是一个平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