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中国美学精神(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23] 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性质,美学界有一定分歧。我比较赞同将其界定为价值美学、人生美学等。

[24] [唐]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J]

[25] 张岱年. 中国哲学大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第165页。

[26] 皮朝纲主编. 审美与生存——中国传统美学的人生意蕴及其现代意义[M]. 成都:巴蜀书社. 1999. 第28页。

[27] 参见李泽厚、刘纲纪主编. 中国美学史(第一卷)[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第33页。

[28] 无论是从文字学上看,还是从现实生活而言,对于中国人来说,“善”与“美”是互通合一的关系。

[29]  [明]王艮《乐学歌》[J],见[清]黄宗羲. 明儒学案[M]. 北京:中华书局. 1985. 第718页。

[30] 关于《论语》[M]中“悦”与“乐”及其“情感本体”等精彩阐述,可参见李泽厚. 论语今读.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 第27-30页。“乐感文化”见于李泽厚.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4. 第304页。

[31] [宋]周敦颐. 通书·颜子第二十三[M]. 见[清]黄宗羲. 宋元学案[M]. 北京:中华书局. 1986.第490页。

[32] 参见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五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8. 第66页。

[33] 张岱年. 中国哲学大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第551页。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