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吕荧“接着讲”——向叶朗先生请教(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想以一种辩证、历史的性质和特点,具有着毋庸置疑的伟大的开创性意义,而且也显然极大地推进了唯物主义美学的研究进程,是唯物主义美学研究的历史性突破和重大发展,具有着无可争议的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再次从对未来的作用和影响看,吕荧“美是人的社会意识”的思想无疑给我们今后对美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开辟了一条无比正确的唯物主义道路,做出了伟大的理论贡献。

根据唯物主义物质是第一性的基本原理,中国当代大多数美学家都认为美是客观的,是什么物的特点或属性等,但唯物主义承认物质是客观的,第一性的,这与承认美是客观的,第一性的,到底有什么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和关系呢?片面地、机械地、教条主义地运用和对待唯物主义,那只能走向唯物主义的反面,它不会接近真理,而只能背离真理。吕荧没有这样做。他从人们的审美活动实际出发,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美是人的社会意识的观点,而且由于他从社会实践角度开始考察和分析客观对象,希望通过考察和分析客观对象来进一步揭示美这种社会意识所赖以产生形成的本体根据或现实原因,亦即审美价值,这就使得他的美学思想不仅与各种似是而非的机械的、教条主义的唯物主义美学思想从根本上区别开来,而且也与各种客观的、主观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彻底划清了界限,从而最终自成一家,独具特色,为我们今后对美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开辟了一条无比正确的唯物主义道路,做出了伟大的理论贡献。

吕荧的美学思想具有着如此重大的理论意义,我们在建立中国当代美学体系时怎么可能遗忘它,或背离它,而不把它作为自己强大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出发点呢?



三、从吕荧“接着讲”

事实上,对象吕荧的这样一种唯物主义美学思想,在我国当代一些人已经不同程度地有所认知和察识。比如在1982年8月哈尔滨召开的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上,有人就明确指出:“美在主观意识,不能认为是唯心主义美学观点。因为这里所讲的‘意识’虽然是主观的,但却以客观事物为基础,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的结果。”⒂“美虽然是主观的意识的,但却可以做出唯物主义的说明和解释。”⒃在《当代西方美学》一书中,朱狄指出:“在不否定‘第一性质’的基础上否认美是一种‘第一性质’就很难和主观唯心主义划等号。”⒄“在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和美学上的主观论之间并没有一种必然的联系。”⒅封孝伦在《从自由、和谐走向生命》一文中,是这样讲的:“谈到人、人的观念、人的意识、人的情感意志就是唯心主义吗?恐怕不能这样说。人有意识,有情感欲望,这是一种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并不忌讳谈人的意识、精神、情感,它只是坚持人的精神,是由人的物质存在产生的、决定的,而不是人的精神产生人的物质。因此,它很明白,人的精神内容时时处处受到人的物质存在的制约。按照这个逻辑关系来谈人和人的精神,就不是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而且可能是辩证的唯物主义。”⒆令人迷惑不解、大为遗憾的是,何以时至今日人们在不同程度地有所认识和察识这样一种唯物主义美学思想后,却并没有深入地研究它,深刻地揭示它,从而更新思路,转变观念,从这样一种美学思想“接着讲”,从吕荧“接着讲”,以吕荧这样一种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作为思想基础和理论出发点来建立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科学体系呢?

我想,过去对吕荧美学思想的简单否定和粗暴批评是中国乃至世界美学领域发生的一个很大的不幸和悲剧,那么今天,在我们认识到了吕荧的美学思想不是什么主观唯心主义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时,我们却没有认真地学习它,深入地研究它,并从而从它“接着讲”,对它加以继承和发展,那可能将是我们中国乃至世界美学领域即将发生的一个更大的不幸和悲剧。

那么,如何从吕荧“接着讲”,以吕荧“美是人的社会意识”的思想作为思想基础和理论出发点来建构中国当代的美学思想体系呢?我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第一,转变思维方式,从客观对象与人之间的现实联系和关系角度来考察和确认审美价值,从而使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真正奠基在自己坚实稳固的客观基础之上。

20世纪美学研究业已表明,单从认识论或心理学角度,从客观对象与人主观、心理的关系方面来揭示美的本质问题,不会获得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的本质问题呢?我的看法是,美学只有转变思维方式,调整思路,从客观对象与人之间的现实联系和关系角度确认了客观对象作为审美对象的特殊本质,即审美价值,那么美的本质问题才可望获得根本的解决。

众所周知,美总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也就是说,一个客观对象或具体事物,总是人认为它美,人评价它美,而美相对于人而言的这种本质特点,就必然客观地决定了,一个客观对象或具体事物,作为一种审美对象或审美事物,绝不是脱离人而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现实的联系和关系,正如前苏联著名美学家列·斯托洛维奇所讲的:“没有对人的关系,物本身就无所谓良莠好坏。”⒇吕荧也讲:“美不仅关系着物,它也关系着人,……问题不在物与物的关系,而在人与物的关系。”(21)“论美,论美与好,论及人与事物的关系,就必须考虑到人与事物的实际上的联系……”(22)如果客观对象或具体事实与人之间没有这种现实的联系和关系,那么它对人而言就是“无”,没有意义,人还怎么可能作为审美主体欣赏它,喜欢它,并给它以美这样由衷的审美认识、审美反映、审美判断或审美评价呢?所以,转变思维方式,调整思路,从客观对象与人之间的现实联系和关系角度来揭示客观对象作为审美对象的特殊本质即审美价值,这显然是必然的,是符合具体实际的。周来祥教授曾认为,当前美学研究“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突破”(23),我想这种突破就应该首先反映和体现在对客观对象与人之间现实联系和关系的深入考察和深刻揭示上。而只要我们转变思维方式,调整思路,从客观对象与人之间的现实联系和关系上揭示了审美价值,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所认识和反映的具体内容问题也就自然落在了实处。

第二,立足实践论,但要从社会实践与人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上确定人的审美实践,从而使审美价值作为审美对象的特殊本质获得科学解释和具体理解。

由第一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在美学研究中引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无疑是非常恰当的,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只有实践才能赋予客观对象与人之间的现实联系和关系,只有实践才“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24)实践才是“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25)。但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并非所有实践都能赋予人类审美所需要、所内涵的这种客观对象与人之间的现实联系和关系,都对人类审美具有重要作用和巨大意义。那么如何立足实践论,从实践中再进一步具体地抽绎和分离出一种对人类审美具有重要作用和巨大意义的审美实践呢?

一提实践,人们总容易从功利、实用意义来理解,并认为这样的实践就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化”,就是美的来由与根源。在我国当代美学界,我们很多美学家就是这样做的,并且现在仍坚持这样做。但这种功利、实用意义上的实践对人而言往往是外在的,是非本质的,它仅仅是人谋求生存、维持生活的一种途径,一种手段,它怎么可能成为“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呢?至于认为人们还从这种实践中获得了一种美感享受和精神满足等,那就更有些缘木求鱼,显得很不得要领了。事实上大家清楚,人们从这种实践中不仅很难获得一种美感享受和精神满足,而且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