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从动力论维度上讲,共享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根本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共享发展理念蕴含了造福全体人民的普惠性伦理,“共享”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要给人民更好的生活。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民生难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形成共享性的社会保障体系。
5.2因此,共享发展实践的指向之五,是坚持改善人民福祉指向,构建共享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一是构筑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主要完善权利公平的制度建设,用财政力量确保中低收入者的基本需要,优先保障生存权利公平、健康权利公平、受教育权利公平、就业权利公平、发展权利公平;完善机会公平的制度建设,要满足人的不同层次、不同时期的需要,建立立体网状的公平,确保全体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完善规则公平的制度建设,要坚决消除特权和“潜规则”,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不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分配公平的制度建设,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二是建立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3主要是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等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将共享理念体现在我们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中,通过制度保障不同阶层人民的利益和权利。三是构筑统一共享的社会救助体系。在教育、医疗、就业、扶贫等民生领域进行制度整合、资源整合、政策整合,完善社会救助工作的统筹协调体系,形成救助资源供给稳定,救助政策互动互联,救助工作运作协调高效;制定出台救助对象在生产和经营中的优惠扶持政策,完善救助工作造血体系,不断提高救助对象的自身造血功能,从根本上帮助救助对象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