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技术世界现象学技术哲学的理论源点的论文(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8-10-02

  再次,伊德、威贝克和斯蒂格勒人与技术关系维度的现象学技术哲学。伊德作为海德格尔的继承者之-&1((p70),在继承海德格尔研究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人一技术一世界”中人、技术和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他分析和归纳出人、技术和世界之间的四种关系模式。第一,具身关系(embodimentrelations)。在这种关系中,技术(技术人工物)直接参与了我们的知觉活动,融入到我们身体的经验中。例如,眼镜。这种人、技术和世界的关系可以被表示为:(人一技术)—世界。第二,解释关系(hermeneuticrelations)。在这种关系中,技术并没有参与我们的知觉活动,它只是表征世界,提供“指示”。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解释(阅读)。例如,仪表。这种人、技术和世界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人—(技术一世界)。第三,他者关系(alterityrelations)。在这种关系中,技术被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成为一个准它者。这时,世界成为情境和背景,技术作为人随时与之打交道的前景和聚焦的准它者出现tt2((p.75)。例如,儿童的玩具和机器人。

  这种人、技术和世界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人—技术一(一世界)。第四,背景关系(backgroundrelations)。在背景关系中,技术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和活动的环境(背景),我们基本上没有注意到它们存在。例如,照明灯、空调。这种人、技术和世界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人—(技术一)一世界。在伊德的人、技术和世界关系中“技术不断地远离人一一从‘具身’到‘阅读’,到‘相互作用’和甚至仅仅是‘背景’。”&3((p.391)威贝克继承了伊德的关系现象学思想,并对伊德的具身关系和解释关系分别进行了扩展,进而又增加了两种人、技术和世界的关系模式。一种是赛博关系(cyborgrelation)。威贝克认为,在伊德的具身关系之前,还有一种人、技术和世界的关系,在这种关系里人和技术是融合的,而不是仅仅具身&3](p39I)。这种人与技术的关系就是赛博关系。在赛博关系里,人与技术结成一种新的实体,是一种半人半机的形式。

  现实(世界)以人一技术融合的形式被经验。例如,被植入的用于改善视力的微芯片。这种人、技术和世界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人/技术)—世界tt3((p39I)。另一种是复合关系(compositerelation)。在复合关系中,技术经验的世界以人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射电望远镜,它在人的眼睛看不见的射线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可见的星体图像。这种人、技术和世界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人—(技术—世界)p39I)。斯蒂格勒以海德格尔的生存论为基础,分析了此在在世界之中生存过程中,即在‘‘人一技术一世界”中的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一一延异。他认为,动物都具有各自的生存性能,而人从起源起就具有缺陷,自身无性能,是一种缺陷性存在。这种缺陷性存在要求人的生存需要以技术(代具)来补救,即技术(代具)使人存在于世界之中成为可能。人是赛博人(cyborg),因为技术是人的要素&3((p-388)‘‘人依靠技术而存在”M(p-388)在人的在世中,人与技术构成一种交错反射的双向运动,即人技术。这种人与技术的交错反射的双向运动就是延异(diffoance)。延异的本质在于将“‘谁’与‘什么’并列,既使二者相连,又使二者相分M66)。在斯蒂格勒看来,人与技术具有一种既相离,又相连的关联&5((p71)离开技术,人就不存在,因为人的生命的延续需要以生命之外的技术的已经在此为前提。反之,离开人,技术也不存在,因为技术的存在,需要人的能力作为超前动力。延异使人与技术并列和构成一个貌似对立的连体,形成一种传导关系。在这种延异中,人与技术在世界中共同进化和发展。

  四、结论

  “人一技术一世界”构成现象学技术哲学的理论源点,并开引出海德格尔形而上学维度、鲍尔格曼技术人工物维度以及伊德、威贝克和斯蒂格勒人与技术关系维度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现象学技术哲学。这些维度的现象学技术哲学都把技术看成“人一技术一世界”整体中人与世界交往的中介,并且强调作为中介因素的技术对人和世界的干预,从而改变了传统哲学对技术的认识,实现了对技术的认识由中立到中介的转变,实现了对技术认识的一次飞跃。这些维度的现象学技术哲学同时还进一步唤起了我们对如何通过技术的中介调适作用,建立友好和可持续的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