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下影视审美所遭遇的国际性后语境哲学论文(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8-12-18

  综上所述,当下中国影视审美无法避开“后语境”的国际文化背景,前现代的、现代主义的与后现代的各种文化思想和审美价值系统多元并存,且互相渗透。正是在这种新的国际国内文化背景下,“先进文化”的思想的提出才不仅显得十分重要,而且是非常及时的。我们既不能硬性避开“后语境”的世界性浪潮,同时也应看到,即使是“好莱坞”也有他们的“主旋律”,而且西方有识之士和主流文化也同样拒斥色情和暴力的影像画面,因此才会标出电影的级别,对儿童提出“不宜”,而有些娱乐影视剧的出笼又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是西方大国对别国,特别是对第三世界的文化倾销。当前,许多影视作品贴近现实生活,表现了我国转型期各阶层人物,特别是普通人的各种机遇、痛苦、渴望和追求,在不同程度维护和关心着广大民众的生存状态和切身利益。但近几年来,如一些学者所提出的,一方面视觉文化、影视作品的生产、传播越来越丰富,甚至出现过剩现象,另方面,“由于影像越来越倾向于人为的刻意的策划和刺激,却又使得生活在这样的文化中的人们感到某种视觉要求的匮乏和缺失”⑧。这种悖论的出现,正是当下“后语境”中,脱离生活、脱离时代要求的虚构化、“非真实化”的“复制”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虽处于“后语境”的国际文化背景中仍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先进文化的理性原则,在学术创作和影视审美中准确地、全面地理解“先进文化”。

  进入WTO后,中国影视及其审美多元化将面对西方影视更大规模的挑战,“好莱坞”高技术背后的强势文化无疑会进一步影响中国公民的审美体验和视觉享受,西方各种影视审美观和审美评介体系也会直接对中国本土影视及其审美流向形成更大威胁。当然,也应承认后现代的“影像盛宴”中也不乏关心人和揭示人性之美的闪光点。所以,仅仅只是口号式的强调本土意识,无视“后语境”中的西方文化霸权和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那么,我们的本土意识、民族审美真有可能遭到解体。当下影视产业以走集团化之路的方式来抵御西方影视的渗透,虽是一种策略,但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合并和集团化,仍无法抵挡外来视觉冲击所引发的审美观念的变异。只有把“先进文化”的思想也视作一个完全开放的理论框架,既认同和吸收西方影视文化中的一切合理因素,又在全球化视野中坚持我们民族自己的人文关怀,同时加速高科技进程和影视审美观念中的现代性转换,尤其是应充分利用中国美哲学的丰富资源,(不能一提影视就认为它是舶来品,与中国美学无任何相通之处,而忘却了中国美哲学本身也正在进行着现代性建设。)才能在整体性观念转变后,扩充中国影视文化的生存空间,促使中国影视审美文化自觉地达到一个合于时代需要的新高度,并藉此而形成一股能融入世界文化的有中国特色的强劲审美力量。

  注释:

  ①伊哈布.哈桑(Ihab hassan).后现代转折(The pos-modern

  turn)[M].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四章.

  ②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转引自兰州:后现代主义的突破,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3,第13页.

  ③对于非真实化,杰姆逊曾有过精辟的比喻,他说,萨特虽没有看过这种“非真实化”的艺术品,但后现代主义的“非真实化”,“就象从里面将一个存在的人掏空了,外面什么也没改变,没有任何特殊之点,但里面却已经空了,成了空心人。每一样东西都可能被非真实化,成为蜡像”。(见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8页.)同书第165页,第235页,第235页.

  ④尹鸿.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j].文艺研究,2000年,第6期:第104页.

  ⑤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m].中译本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7页,第120-121页.

  ⑥ 转引自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76页.

  ⑦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78页.

  ⑧周宪.反抗人类的视觉暴力――关于一个视觉文化悖论的思考[j].文艺研究,2000年,第5期:第16页.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