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卷深层解读和未来的语文教学策略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4
一、考试大纲新旧对比分析,解读“考点”新在哪里
通过对比两个版本(大纲版和课标版)的《考试大纲》(2011年),笔者发现课标版在以下几个方面均有新的变化。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字音字形”这一考点上,大纲版表述为“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课标版表述为“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课标版新在调整考点:一是对字音的考查基本上立足“常用字”,二是对字形的考查基本上立足“正确书写”。两个调整透出的信息是缩小了字音字形的考查范围,但考查难度有所增加,由“识记”升级到“书写”。
2.在“常见修辞方法”这一考点上,大纲版规定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课标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反复”。
课标版新在增加考点:反复。这一变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古代诗文阅读
1.在“名句名篇”这一考点上,大纲版表述较多:“(1)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课标版只保留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课标版新在精简考点:只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明确,为考生减轻负担。
2.在“文言虚词”这一考点上,大纲版表述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课标版表述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课标版新在调整考点:在文言虚词中加进“意义”,非同小可,更多体现为通过翻译理解虚词的不同之处,意味着虚词可能将在语境翻译中作为一个得分点进行考查。
(三)现代文阅读
同大纲版相比,课标版所界定的“现代文阅读”实际上可分三类。第一类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一般论述类”,第二类为文学类,第三类为实用类;第一类为必考内容,第二、三类为选考内容。同大纲版相比,这一考点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一般论述类”的考查上,课标版删去了大纲版中“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这一考点,这意味着新高考在这一考点上难度会有所降低。
课标版新在精简考点:取消“推断和想像”考点,阅读难度必然有所降低。
2.在“文学类”和“实用类”的考查上,课标版设置了“探究”这一考点,而且作了具体的阐述;同大纲版相比,应该说,这是新高考的一大创举。
课标版新在增加考点:“探究”。需要注意的是,“文学类”和“实用类”是不同的文本,对探究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四)作文
1.在作文体裁的考查上,课标版将写作文体概括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三类文章,不提大纲版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课标版新在明确考点:提“论述类”而不再提“记叙文”、“议论文”,意味着对高中生而言,所写的文章不宜再以记叙文、议论文来划分。“记叙”和“议论”只不过是两种表达方式。“实用类”文章主要是指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文学类”文章主要是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凡所涉及的文体,只要高考作文没有明确要求不可以写,就都可写作。
2.在作文发展等级“深刻”的考查上,课标版提出了“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而非大纲版的“观点具有启发性”。
课标版新在突出考点:这显示新高考对文章本身功能的重视。文章应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当年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对于当今的考生而言,作文也意味着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的一种关切。
二、高考试题新旧对比分析,解读“考卷”新在哪里
通过对比两套试题(全国卷和课标卷)的高考样卷(2011年),笔者发现最突出的区别有两点:其一是课标卷试题顺序与全国卷不一致,有了一个较大的调整;其二是课标卷在文本阅读上设有必考题和选考题,而全国卷在此只有必考题。除此之外,发现课标卷在以下几个方面亦有一些新的变化。
(一)现代文阅读
全国卷设客观题3个,每个3分,共9分;其中两个理解题,一个推断题。课标卷设客观题3个,每个3分,共9分;3个均为理解题。
课标卷新在降低难度。课标卷3个题均为理解题,设题难度明显降低。
(二)古代诗文阅读
1.古代诗歌阅读
全国卷设主观题2个,共8分;课标卷设主观题2个,共11分。
课标卷新在提高分数。课标卷在设题难度上跟全国卷相差不多,但分数有明显提高。这充分表明新课标对古代诗歌阅读的关注与重视。
2.名篇名句默写
全国卷设2题,任选1题,每题5空,每空1分,共5分;课标卷设3题,每题2空,每空1分,共6分。
课标卷新在提高难度,提高分数。全国卷二选一,有一定选择空间,难度相对较低。课标卷没有选择,并且分数由总体5分提到6分,虽然只有一分之别,但却反映出对默写的进一步关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大阅读设主观题4个,共22分;课标卷两类(二选其一作答)均设客观题1个,主观题3个,共25分。课标卷新在调整题型,提高分数。课标卷去掉了全国卷解释文中含意的主观题,增设了一个客观题。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个客观题本是五选二,但其实有三个答案,其中最佳一个3分,其次2分,最后1分。只要选对一个就可得分。相对而言,此题难度较低,是课标卷在有意降低设题难度。剩下的三个主观题,其中也有一个是新题型,就是探究题。探究题新在个性解读,难度相对较高。
(四)语言文字运用
全国卷设客观题4个,每个3分;主观题3个,15分,共计27分。课标卷设客观题3个,每个3分;主观题2个,11分,共计20分。
课标卷新在减少题量,降低分数。课标卷客观题中没有考查字音字形,其余3个和全国卷基本一致。主观题也减少了一个,但考点并没有减少,只是年度轮空。总体上分数下降很大,由此也可见出新课标在淡化基础,强化能力。
通过对比两个版本(大纲版和课标版)的《考试大纲》(2011年),笔者发现课标版在以下几个方面均有新的变化。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字音字形”这一考点上,大纲版表述为“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课标版表述为“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课标版新在调整考点:一是对字音的考查基本上立足“常用字”,二是对字形的考查基本上立足“正确书写”。两个调整透出的信息是缩小了字音字形的考查范围,但考查难度有所增加,由“识记”升级到“书写”。
2.在“常见修辞方法”这一考点上,大纲版规定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课标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反复”。
课标版新在增加考点:反复。这一变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古代诗文阅读
1.在“名句名篇”这一考点上,大纲版表述较多:“(1)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课标版只保留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课标版新在精简考点:只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明确,为考生减轻负担。
2.在“文言虚词”这一考点上,大纲版表述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课标版表述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课标版新在调整考点:在文言虚词中加进“意义”,非同小可,更多体现为通过翻译理解虚词的不同之处,意味着虚词可能将在语境翻译中作为一个得分点进行考查。
(三)现代文阅读
同大纲版相比,课标版所界定的“现代文阅读”实际上可分三类。第一类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一般论述类”,第二类为文学类,第三类为实用类;第一类为必考内容,第二、三类为选考内容。同大纲版相比,这一考点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一般论述类”的考查上,课标版删去了大纲版中“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这一考点,这意味着新高考在这一考点上难度会有所降低。
课标版新在精简考点:取消“推断和想像”考点,阅读难度必然有所降低。
2.在“文学类”和“实用类”的考查上,课标版设置了“探究”这一考点,而且作了具体的阐述;同大纲版相比,应该说,这是新高考的一大创举。
课标版新在增加考点:“探究”。需要注意的是,“文学类”和“实用类”是不同的文本,对探究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四)作文
1.在作文体裁的考查上,课标版将写作文体概括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三类文章,不提大纲版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课标版新在明确考点:提“论述类”而不再提“记叙文”、“议论文”,意味着对高中生而言,所写的文章不宜再以记叙文、议论文来划分。“记叙”和“议论”只不过是两种表达方式。“实用类”文章主要是指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文学类”文章主要是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凡所涉及的文体,只要高考作文没有明确要求不可以写,就都可写作。
2.在作文发展等级“深刻”的考查上,课标版提出了“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而非大纲版的“观点具有启发性”。
课标版新在突出考点:这显示新高考对文章本身功能的重视。文章应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当年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对于当今的考生而言,作文也意味着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的一种关切。
二、高考试题新旧对比分析,解读“考卷”新在哪里
通过对比两套试题(全国卷和课标卷)的高考样卷(2011年),笔者发现最突出的区别有两点:其一是课标卷试题顺序与全国卷不一致,有了一个较大的调整;其二是课标卷在文本阅读上设有必考题和选考题,而全国卷在此只有必考题。除此之外,发现课标卷在以下几个方面亦有一些新的变化。
(一)现代文阅读
全国卷设客观题3个,每个3分,共9分;其中两个理解题,一个推断题。课标卷设客观题3个,每个3分,共9分;3个均为理解题。
课标卷新在降低难度。课标卷3个题均为理解题,设题难度明显降低。
(二)古代诗文阅读
1.古代诗歌阅读
全国卷设主观题2个,共8分;课标卷设主观题2个,共11分。
课标卷新在提高分数。课标卷在设题难度上跟全国卷相差不多,但分数有明显提高。这充分表明新课标对古代诗歌阅读的关注与重视。
2.名篇名句默写
全国卷设2题,任选1题,每题5空,每空1分,共5分;课标卷设3题,每题2空,每空1分,共6分。
课标卷新在提高难度,提高分数。全国卷二选一,有一定选择空间,难度相对较低。课标卷没有选择,并且分数由总体5分提到6分,虽然只有一分之别,但却反映出对默写的进一步关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大阅读设主观题4个,共22分;课标卷两类(二选其一作答)均设客观题1个,主观题3个,共25分。课标卷新在调整题型,提高分数。课标卷去掉了全国卷解释文中含意的主观题,增设了一个客观题。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个客观题本是五选二,但其实有三个答案,其中最佳一个3分,其次2分,最后1分。只要选对一个就可得分。相对而言,此题难度较低,是课标卷在有意降低设题难度。剩下的三个主观题,其中也有一个是新题型,就是探究题。探究题新在个性解读,难度相对较高。
(四)语言文字运用
全国卷设客观题4个,每个3分;主观题3个,15分,共计27分。课标卷设客观题3个,每个3分;主观题2个,11分,共计20分。
课标卷新在减少题量,降低分数。课标卷客观题中没有考查字音字形,其余3个和全国卷基本一致。主观题也减少了一个,但考点并没有减少,只是年度轮空。总体上分数下降很大,由此也可见出新课标在淡化基础,强化能力。
上一篇: 高考语文试卷的组卷原则和教学策略
下一篇: 阅读对话的考场策略的技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