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与网络语言之间的关联探讨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4

    本文所说的“网络语言”指的是网上某些交际情景,如QQ聊天、BBS、论坛中使用的一些特殊词语、字母组合、数字组合等。[1]关于网络语言的特点,学界已有很多论述,如简化和奢化、低品位和粗俗化。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有人解释为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有人解释为认知机理的作用,还有人解释为语用因素的制约。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才是其深层原因。
    一、后现代主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西方由工业社会转向后工业社会,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以往结构主义标榜的整体性、秩序性和统一性受到了空前的怀疑和反对,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改变,新思想启蒙运动——后现代主义兴起。
    作为一种新思想,后现代主义与传统文化思潮不同。美国学者贝斯特和凯尔纳曾指出,并不存在什么统一的后现代理论,甚至各种立场之间连基本的一致性也没有。后现代主义只是一种精神、一套价值模式,它表现为:消解、去中心、非同一性、多元论,否定现状、专事反叛、不断创新……[2]当然,各种理论之间还是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如反对理性至上和科学至上,反对中心主义,反对一元论,主张多元论,倡导不确定性和差异性,其中对创造性的推崇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不仅对欧美各国产生了冲击,对中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反叛,儒家讲究“仁”,主张尊卑有序、中庸内敛,而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强调自我,它消解了儒家思想的权威性。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进入中国社会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工具来宣泄新的情感体验。网络具有自由性和虚拟性的特点,能够为网民营造一个自由的、不受约束的虚拟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调节情绪、宣泄情感。
    二、网民群体的特点与后现代主义
    网络世界中聚集着具有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网民,中国网民已成为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体现者。
    1.年龄结构
    依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调查,18岁以下的网民占17.2%,18~24岁的网民占35%(比例最高),25~30岁的网民占19.7%,31~35岁的网民占10.4%。年轻网民是中国网民的主力军。
    于根元曾指出:在与网络有关的语言演变过程中,青少年是最活跃、贡献最大的一个群体。[3]中国的年轻网民大多生于20世纪80~90年代,而80年代正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鼎盛时期,这些年轻人可以说是伴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盛而成长起来的。这批青年又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后现代主义迎合了他们张扬自我、反模式化、反规范化的心理。
    2.性别结构
    根据CNNIC的调查,网民的性别分布为:男性占58.3%,女性占41.7%。
    男性网民占优势,这意味着网络的主体位置是男性的,而男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易受新思想影响。后现代主义的颠覆、解构和消解等激进思想更易被男性接受。
    3.文化程度和收入情况
    CNNIC的调查结果显示,网民的学历和收入偏低。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上(含本科)的网民比例为28.5%,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下的网民比例为71.5%,其中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的网民比例为31.1%。月收入为0的网民比例为4.2%,月收入低于500元的网民比例为25.3%,月收入为501~1000元的网民比例为18.1%,月收入为1001~1500元的网民比例为13.6%,月收入为1501~2000元的网民比例为11.2%,月收入为2001~2500元的网民比例为6.1%,月收入为2501~3000元的网民比例为7.6%,月收入为3001~4000的网民比例为4.8%,月收入为4001~5000的网民比例为4.1%,月收入为5001~6000元的网民比例为1.6%,月收入为6000~10000元的网民比例为1.8%,月收入高于10000元的网民比例为1.6%。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