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的教学案例分析(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4
    【片段解读】如果说第一个环节的猜读勾起了孩子们充分的阅读欲望,那么,在第二个环节中,教师选取最能体现笑料百出的精彩章节,通过略带夸张的声音和肢体语言,将故事最有意思的部分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从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发出的阵阵笑声和听后的感受看出,他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本书。这就是朗读的力量!
    美国学者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指出:“朗读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在家里或教室使用都再好不过了。朗读既简单又有效,甚至不需要高中文凭,你就可以用得得心应手。”在导读课上,当孩子们对一本陌生的书知之甚少、还无法直观感受到此书有多精彩的时候,任何宣传的语言都是多余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朗读,再朗读。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入了书本所描述的场景。孩子们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和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教师最好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以激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热情。
    片段三:试读,先睹为快
    师:让我们继续猜测!该猜哪一次报复了?
    生:第三次。
    师:第三次报复行动,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请大家特别关注这段话中所提到的名字。(生看投影)
    1988年,罗伯特47岁那年和同事克罗蒂娜恋爱了,正当他拿出花了4个月工资买来的戒指向她求婚的时候,却发现戒指内侧写着“罗伯特和克丽斯蒂娜”。克罗蒂娜恼羞成怒,以为罗伯特将曾经送给别人的戒指送给她,于是再也不理罗伯特。后经查证,是班里的女学生奥德莱·马赛克·毛毛谎称是罗伯特的侄女,让店主在戒指内侧写上“克丽斯蒂娜”的名字。
    师:看明白的同学请举手,罗伯特遭受了怎样的捉弄?
    生:罗伯特和他恋爱的同事本来要结婚,就因为他班里的一个学生,害得他一辈子都没结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班里的学生把戒指里的名字写成了“克丽斯蒂娜”,害得克罗蒂娜以为罗伯特和别人交往过,所以恼羞成怒,就和罗伯特断绝了关系。
    师:一刀两断了,她以为罗伯特把送给别人的戒指送给了自己,当然不干了!这戒指送给你,你要吗?(连着问三个女孩,都摇头)是啊,你们这么小年纪,都知道不要,更何况当事人!(生大笑)11年后,这个叫“奥德莱·马赛克·毛毛”的同学成为了明星。成为明星的毛毛,嫌自己的名字难听,把“马赛克·毛毛”去掉,就叫“奥德莱”。这一年她要在当地举办一场个人演唱会,罗伯特请妈妈买了演唱会门票,准备在演唱会上实施他的报复行动计划……同学们,你觉得他有可能会怎样报复?
    生:我觉得,罗伯特会在奥德莱唱歌唱到最高潮的时候,大声喊她的真名,以揭穿她的真实身份。
    生:我觉得罗伯特会在奥德莱唱歌的时候把音响给关掉,让她在这么多观众面前出丑。
    师:究竟谁猜对了呢?请同学们很快找到罗伯特和母亲准备报复的计划,看谁找得最快?
    生:在第十三章这里。
    师:第十三章的最后,他们要干什么?
    生:要公布奥德莱·马赛克·毛毛的真实姓名。
    师:把她的姓和名写出很多很多张……(生接:很多很多张纸片)然后在演唱会高潮的时候全部把它们扔下来。刚才那位同学站起来,恭喜他,猜对了。你瞧,这就是预测阅读,根据前边的线索猜测,你的想法和作者惊人的相似,你也可以去写这样一本优秀的书了,了不起!那么,大家认为,第三次报复成功了吗?觉得成功的举手!(多数学生举手)觉得不成功的举手!(极个别)究竟是否成功呢?你们自己去看这本书吧!
    【片段解读】胃口吊足了,绝不能让孩子老在“园子”外徘徊,望着“葡萄”咽口水。这个时候,教师要适时地将孩子带进“葡萄园”,让他们自己去享受“摘葡萄、尝葡萄”的快乐。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教者让孩子们继续猜想,带着猜想走进书中,验证猜想,体验猜想阅读的快乐,就显得水到渠成。
    至此,导读课的使命已基本完成。
    三、三个必须遵循的原则
    导读课有其独特的使命,也理应有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否则,不但起不到导读的作用,反而会倒人胃口。
    第一,兴趣至上原则。导读课,要把兴趣放在第一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觉得这本书有趣,且整个导读过程饶有兴味,也许他们就会由此爱上这本书。反之,教师在设计导读的时候,一味追求思想性,追求深度,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贪多求全,孩子们就会觉得云里雾里,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也许由此憎恶这本书了,这样的“导”还不如不导。这里的兴趣,有两层含义:一是要选取一本书中最能激发儿童兴趣的内容切入;二是整个导读活动的过程,要让儿童觉得有趣。
    第二,大胆留白原则。导读课的任务是“导”——把孩子们带到“葡萄园”里,让他们自己“摘葡萄”,这就够了。因此,导读课切忌上得太满。切忌在孩子没有进入“葡萄园”的时候,把太多的“葡萄”给孩子吃。最失败的导读课,就是课上完了,整本书的内容也一目了然。不需要阅读这本书,也不会让他们觉得遗憾。因此,导读课,教师要大胆留空。这里的留空,也有两层意思:一是选取的内容要适量。或让孩子们了解梗概,或选某些精华部分品尝,留下更多的悬念给孩子们自己探索。二是导读活动本身要留空。切不可安排得热热闹闹。导读者的使命,是让儿童对一本书产生兴趣。兴趣激发了,再多的话语,就显得多余。这个时候,教师要往后退,让儿童静静阅读,享受阅读的喜悦。
    第三,适度拓展原则。导读课要不要拓展一些背景资料?适度拓展是需要的。比如:介绍这本书的获奖经历;呈现创作背景;汇集评论家和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等等。只要不喧宾夺主,且有助于帮助孩子们理解一本书,就可以安排适当的拓展。比如在《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导读的最后一个板块,教者将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本书翻译者梅漪繁的父亲)的评论呈现出来。让孩子们明白,这个故事只是作者虚构中的被欺负与实施报复,是纸上的恶作剧。这样的拓展,也许有助于孩子们从整体上把握这本书的主旨。
    当然,导读课的使命绝不仅仅是激发兴趣,提示阅读重点、渗透阅读策略、生成系列问题等等,也许都应该是导读课所要关注的命题。限于篇幅,不做赘述。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