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小说《牛》看莫言的历史视角(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5


  三.以丑反观历史

  (一)领导阶级的丑相
  可以说,在莫言笔下,对领导阶级是不抱希望的。小说中虽只出现了麻叔、老董、孙主任这三个从村到公社的干部,但这三个人完全反映出了文革时期乡村的政治面貌。
  生产队长麻叔坚持骟牛,是造成双脊死去的根本原因,蛮横无赖地要求老董骟牛,推迟送双脊去公社兽医站,目的是为了让双脊死去,好吃牛肉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知道双脊死后才着急紧张,担心害死生产资料的罪名降临到自己头上。而老董疏离职守,发现双脊死在兽医站门口慌了手脚,并央求知事者撒谎:他抢救了双脊一夜无效,双脊才死。孙主任主管公社所有的牛,从对他第一印象的描述里就可以看到他对于吃的满足:“一个胖大的秃头男子正在用一根火柴棒剔牙”。
  笔者认为,莫言这篇小说以牛“双脊”的命运为线索,力图刻画的是文革时期领导阶层的政治状态,这也是莫言为数不多的主要表现官僚的作品。领导们怎样处理使命和权利的平衡问题,围绕一只死牛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文革时期领导阶层的自私、丑陋和虚伪,最终目的都是满足口腹之欲。至于最后扩散为大规模牛肉中毒事件,这都是因为三个公务人员的失职。
  (二)反讽功绩
  莫言非常善于使用反讽这种艺术手法。像文中结尾处的报告:“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人民解放军的无私帮助下,在省、地、县、公社各级革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三百零八个中毒者,只死了一个人(死于心脏病),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事要是发生在万恶的旧社会,三百零八个人,只怕一个也活不了。我们虽然死了一个人,其实等于一个也没死,他是因为心脏病发作而死。”但同时也道出了真相,村里的人都说是死的那人是吃牛肉胀死的。将一起简单的食物中毒事件上升到政治层面:这是一起特务的投毒事件,不追究事情发生的深层根源,而只是嫁祸于炊事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莫言是用一种嘲弄的口吻来叙述所谓的功绩,进而是对文革时期的政治敏感状态的讽刺。

  四.“牛”形象解析

  小说《牛》另一突出特点就是莫言选取“牛”这一意象,通过叙述动物的命运反映社会的面貌,同时牛这一形象也是勤劳质朴的农民的象征,双脊在文革时期的命运也表现了农民在特殊的政治时期的遭际。
  (一)牛的象征意义
  千百年来,“牛”都是勤劳、忠实的象征,在小说中的牛是农民的象征。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农民与牛在小说中的相同之处:首先,骟人与骟牛。在小说的描述中,不仅牛要被骟,人也是要被骟的,而导致这个现象的共同原因都是粮食不够,必须控制人口和家畜的数量。其次,最后的受害者可以说是双脊和杜大爷的大女婿和四女婿,他们都沦为政治的牺牲品。造成双脊死亡的原因都是人为的,而小说的结局,两个受害者都是杜大爷的女婿,可以说,他们的行动都是领导指挥的,但最后追究责任时,公社的炊事员成为替罪羊,而四女婿被胀死。杜大爷由被人羡慕的家庭转眼间就成了罪魁祸首和受害者。
  新的社会制度和新的乡村秩序被建构,它们与旧的社会秩序必然产生激烈冲突。从双脊的遭遇可以看到农民的命运:在新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下,农民失去了以往的活力和野性,这不仅仅是因为计划生育造成的生命被遏止,还因为农村秩序的破坏让农民感到迷茫。
  (二)牛的命运是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
  小说《牛》描述的三头牛中最具个性的就是双脊,双脊与忍气吞声的同伴不同,它充满野性和活力,被骟后,它的旺盛生命力也被阉割。从是保护对象的生产资料,到满足人口欲的食物,再到祸害一方的病源,它的生命沦为任人宰割的地步,恶果也必须由人承担。从双脊一生的遭遇可以看到社会的重大问题:国家资源不够以致人民无法填饱肚子、领导阶级的自私和丑陋。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莫言写作角度和历史角度非常之巧妙,他是透过动物的命运来反映社会面貌,双脊之死是国家问题的集中反映,从双脊的命运我们可以窥见文革时期人的生活状态和政治状态。

  五.评述

  一方面,莫言的小说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历史视角来解读过去,特别是值得争议的一些历史事件,如公社化、文化大革命等,可以说,莫言赤裸裸地揭示了历史的黑暗和新社会的丑陋,这是对正统小说、红色小说和传统心理的颠覆,同时也是莫言小说的魅力所在。莫言的关注点在于“人”,他不在意外界对于历史时代和社会状况鼓吹得多么好,在乎的是人的生存状态,所以,我们总能在莫言的小说中看到他对人的命运的悲悯。以往的历史呈现,重视的是宏观的描述,很少从人本身的角度来评述历史和社会的优劣。也正是从“人”在社会中的生活状态,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全貌,莫言通过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的生活给大家展开社会图景,这些景象并不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美好,解构历史,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快感,也让我们全面的、客观的看待和评价历史。
  另一方面,莫言对历史的陈述和对历史视角的选择,是基于他年少时的人生经验,是他自己的历史观的呈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莫言没有看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他反历史进步性的思想贯穿全文。莫言对于历史的眼光并没有很好地处理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问题。历史是在曲折中进步的,莫言忽视了历史发展的主流,而将历史的黑暗、丑陋、动荡放大到整个历史的全貌。正像恩格斯所概括的,到今天为止的人类历史任何进步同时也就是相对的的退步,一些人的发展是以另一些人的受压抑为代价的,原因就在于“由于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历史的进步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所牺牲的,而莫言呈现的历史情节突出的是代价和牺牲,是一种“倒退的”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虽然开拓了读者的视野,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评价历史,但同时在读者阅读过程中会受到莫言的反历史进步性的思想影响,从而对于历史,只看重黑暗丑陋面而忽略其光明面,这不利于正确的历史观的培养。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