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高三一轮复习是对知识的细密梳理,通过一轮复习帮助考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解题能力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与原理与规律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本文从抓地理主干知识,地理的综合性、区域性、地理“三基”和地理图像等五个方面就提高一轮复习的有效性进行了相关论述。
论文关键词:主干知识 综合性 区域性 地理“三基” 地理图像
地理学科历来是文科考生高考的“瓶颈”要素,其对高考文综成绩的高低影响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备考复习中,落实好以下“五大抓手”,可以达到提高复习的效率,巩固复习效果,在高考中取得较好得成绩。
一、抓地理主干知识
广东高考自2010年实行3+X(文综、理综)的考试形式后,地理科的考试大纲已基本稳定,自2010年考试大纲发布以来,2011年考试大纲地理科的考点与2010年相比较,考点数量、分布没有变化,只有一处考点增加了两个字由“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改为“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其考查的实际内容没有任何改变。2012年广东考纲与2011年完全相同。笔者以为2013年的考试大纲应当不会发生变化。大纲涉及义务教育阶段地理七、八年级4本书,高中必修三本书、选修环境保护和城乡规划两本,共九本书。而高考文综试卷只有11道选择题44分,地理综合题设置为两题,题号为40和41题,两题共56分。纵观近几年高考地理命题,都是以“能力立意为主”,重基础知识、重基本能力,主要看主干知识而不是教材的覆盖面。地理主干知识包括:
(一)自然地理部分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大气运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常见的天气系统。水循环、水的补给,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等。
(二)人文地理部分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问题。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分析和评价。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地关系出现的问题、造成的影响、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等。
(三)区域地理部分
区域空间定位。区域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特点描述和分析。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发展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等。
(四)世界地理
七大洲的位置、地形、气候、主要河流及其它典型特征,八个主要国家轮廓形态、经纬度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及主要经济特征和成因。
(五)中国地理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范围,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土壤,三大自然区的工农业生产及有利、不利条件,三大自然区的人口、城市、交通等分布特点及成因。
二、抓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综合性
综合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即各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四大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的整体。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区,处在一定的地理位置,就具有一定的气候,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形成该地相应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河流的水系特点和水文特征受气侯、地形等要素的影响,气候影响地形,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又影响气候。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而人文环境各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见下面简图,将两个箭头简化成了一条直线)。知道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就可以知道气候特征、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和交通联系的主要方式等。进而理解地球运动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了这些问题就真正学懂、学会了地理,学习地理才能真正跳出死记硬背的“围城”。
三、抓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是在一定区域进行的,因此以区域为基本地理单元进行研究是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和特点之一。世界的大洲、分区、地形区、流域、气侯区、自然带、工业区、农业区、主要国家;中国的自然区(三大自然区、南方和北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内陆区域和外流区域、地势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区、流域等)、经济区(工业区、工业带、农业区、农作物分布区、商品性生产基地、经济开发区等)、国土整治和开发的重点区域等都是主要的区域。要弄清各区域的自然、人文要素的特点,掌握区域空间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征等。如气候特点、地形特点、水文水系特点等。并结合热点地区重点了解部分区域,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方冰冻灾害、汶川地震、中国和澳大利亚旱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北部湾经济区、神舟七号舱外活动、川气东输、西气东输二线、铁路建设、中东及巴以冲突、达尔富尔地区、中国海军索马里护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