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发展之道(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二、南洋理工大学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1.“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的重要使命是储存、传递和创造人类文化,负载价值、守望文明,给人类以终极关怀。大学之反哺于社会,不仅仅是人才与技术,更包括风气的养成、道德的教诲、文化的创造,所以一流的大学必有伟大的精神。一所大学的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又与国家的发展休戚相关。它是历史演进的结晶,又具体为不同历史阶段大学教育理想的确立和实施。中国现代大学的真精神、真生命在于对一个伟大民族、文明能够独立自主并获精神重生的正大光明的自我期许。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大学才有一种“大学之大,关乎国运,关乎民生”的使命感;才能回归“求真”本质,充分发挥知识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潜能;“大学人”才能将学术作为自己的“志业”,将“求真”作为自己实现生命的一种方式。有“精神”的大学永远镇定自若,自尊自贵,独立不迁,横而不流。
2.“自治”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前提。自治是大学与生俱来的传统。大学诞生之初即作为教师和学生的行业公会,实行完全的自治。尽管中世纪教会势力取消了大学自治,但资产阶级革命后,受“有限政府理论”的影响,大学又开始走上争取自治之路。1694年成立的德国哈勒大学最早提出“学术自由”,更被视为现代大学的立校之本和追求自治的精神动力。我国大学也有很好的大学自治传统,1917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并成立了“教授会”“评议会”,这些思想和形式一直影响至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自治对大学发展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大学自治能为高校提供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有利于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同时,大学自治后,适当的募集办学资金的压力也促使高校注重办学质量和声誉,有利于提升高校自我发展能力,建立自我约束机制。
当前我国大学自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体目标有:强化大学的法人地位,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明确大学职责;重构大学内外部关系,特别是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改革政府拨款制度和大学收费制度,通过分担筹款来提高高校使用公共经费的责任心;成立由政府、行业、社会精英、家长、学生等代表参加的大学理事会,保障大学多元办学主体的利益,建立政府、社会参与大学管理,企业参与高校合作的机制和平台;理顺高校内部党(委)、(行)政、教(授)、学(生)关系,充分发挥学术权力在高校内部管理中的作用,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构建“扁平化”内部管理机构和“服务型”管理体系,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推进高校信息公开和校务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探索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争议调解的仲裁机制,畅通师生利益诉求表达申诉的渠道。
3.“育人”是大学的本质。“育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大学“育人”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培养健全的人。而现在大学的中心工作被忽视,育人的宗旨被淡化。回归大学育人本质一要实现教育功能的合理回归。把握好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主体的觉醒,真正做到高等教育的以人为本。二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高教大众化要以特色教育、类型教育为突破口,实现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三要追问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以“专业技能”“专业成才”为本还是“以人格完善”“精神成人”为本。目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过分注重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而所谓的素质教育,无论如何都算不上是人本教育、自由教育、博雅教育。四要重视大学文化育人的功能。文化是一所大学的活化石,由历史而来,却朝向未来,是一所大学生长的血液和营养,决定着大学的品质和人才培养的品格。
4.国际化是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培养“国际素质人才”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高等教育已作为服务型产业成为世界贸易竞争中的新兴领域和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实现学术资源的共享;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引进国际标准的课程和教材;及时改革教学理念方法,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站在世界前沿;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和文化理解、文化沟通、文化尊重、文化交流的能力,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全球公民。
上一篇:浅析德国职业教育与后现代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