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不高的成因分析及其法律规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显然,“协商拨款”具有灵活性、激励性的优点。通过立法引入该机制并与原有拨款方式相协,有助于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高等教育成本的变化规律,调和国家与高校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确保拨款部门拟定的投入量能够满足高校纷繁复杂的现实需要。鉴于此,高校群体有望走出争相扩大规模、盲目重复建设的恶性循环怪圈。
  (二)政府应与高校围绕教研合理配置教育财政资源
  毫无疑问,如果不进行内部要素投入的合理分配而单纯从整体上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并不一定能带来学生学业成绩与就业率的提高,也未必带来教师科研成果数量的增加或者质量的增强。考察域外,美国高校的教学支出占据其开支总额的比例为:综合型大学平均约为37%、本科大学平均约为35%、研究型大学平均约为32%;同时,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支出占据其开支总额的比例平均约为13.6%,其中,哈佛大学2001年至2002年达到约23%,而麻省理工学院则高达45.5%。一方面,高校为实现公民的受教育权而建立,因此是为公民提供教育资源的教育机构;另一方面,高校是为实现公民的学术自由和促进国家的科技文化进步而建立,因此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研究机构。美国高校经费支出的结构无疑远较我国更符合高校的功能和宗旨。

  笔者主张,必须由立法明确要求政府、高校围绕教学、科研来合理配置教育财政资源,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具体包含三点建议:
  第一,可以考虑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设定教学、科研支出占高校支出总额的比例下限。笔者初步认为,以教学与科研合计不低于35%为宜。当然,该比例下限的数值应当通过全国调研后得出。
  第二,对于行政、后勤人员的支出,也应设定一个比例的上限,防止行政、后勤人员数量的过分冗杂和“重官不重学”的现象产生。
  第三,经费支出时,应考虑具体学校具体学科的状况,而非仅仅着眼于一所高校整体的状况。在以学校整体来确定该校拨款总数,并由学校再自行分配各院系、学科的传统模式下,很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怪圈:某一个非常普通的法学院(法律系),仅仅因为它隶属于一所财政拨款总数巨大的985高校,它所获得的财政资源即可轻易超过某些普通高校的优秀法学院(法律系),甚至可能比肩部分久负盛名的政法院校的法学学科所得到的财政拨款。此类情况今后应当予以修正。
  (三)绩效评价、公众参与同财政支出相结合
  笔者在前文中对“协商拨款”机制进行述评时,已经对绩效评价与财政支出方式的关联性进行了一定介绍。笔者以为,绩效评价应当是今后我国教育评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把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与绩效评价结合起来,以绩效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并据此决定是否给予后续拨款和拨款的方向、方法、形式、数额等。这样可以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科学性与透明度,无论是对高等教育事业整体还是对高校个体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第一,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均须对高校间的竞争机制进行保障,废除高校身份上的垄断地位。基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对高校进行分类、分层并无不妥,但是这样的一种“身份”的划分决不可以是永恒不变的,而应当构建一个优胜劣汰的开放系统,既给后进者以奋起直追的动力,又给先进者以永不停歇的压力。在一定时期内高校数量并不会巨幅增加(特别是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于2010年已经突破26.5%),因此笔者赞同教育部不再新设211、985院校的做法。然而,值得商榷的是,数量固然可以不再增加,但名单上的学校是否应当可以变化?笔者认为,应当建立起一定的标准,定期(5年、10年)对这些群体进行考核,不符合标准的将被“摘牌”,而由符合标准的“圈外学校”进行替代。亦即,允许211与非211、985与非985院校之间的转换,亦即允许985院校三个等级之间的转换。对于各省的省属重点高校而言,道理相同。
  第二,通过立法建立综合的绩效考评标准,内含:学生就业和升学状况(考取或保送国内高校硕士、博士,以及留学深造),来自校友、教师与社会的评价,以及科研成果和各项文体竞赛成绩。简言之,如果高校财政资金的获取有赖于学生、家长以及其他公众,则其必然产生提高教育财政效率的内在动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教育产品。
  第三,加强程序立法,确保教育财政支出部门与高校群体的教育财政经费支出、使用状况应受到严格控制。具体而言,明确课以教育财政支出部门、高校信息公开的义务,对财政经费的支出和使用信息进行较为完整、细致的披露;教育财政支出部门、高校在有关经费支出、使用的重大事项上必须通过听证会形式征求纳税人、师生的意见,并对此予以必要尊重;将行政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和人大机关对此所进行的监督制度化、常态化。
  第四,将拨款权力全部集中于教育部门具有隐患。这意味着有必要通过公共权力的社会让渡,将公共财政资金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从而提高教育财政拨款的运行效率。笔者建议借鉴法国的做法,建立专门的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当政府与高校之间的“缓冲器”。该委员会是政府与高校之间的中介机构,它在运作上是相对独立的,但是要接受来自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主要职能是为政府评估高校整体的财政运作计划,并且将拨款同评估的结果联系起来,通过拨款方向、模式和数量来引导高校的良性发展。
  (四)为办学合作、资源共享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目前已经尝试建立“大学城”(如上海市松江大学城)和“大学联盟”(如C9大学联盟)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学术科研合作。可惜,从总体上来说,高校间教育资源不能共享或者共享程度过低是普遍问题,并且构成迫使各校重复建设的重要原因。进行剖析,这样的低水平重复往往既包含硬件又包含软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对于高校内部而言,不同院系、专业之间,院系与科研机构、图书馆之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为校际(包含域外高校和研究院所)和校内不同院系、机构之间的办学合作与资源共享提供法律保障刻不容缓。此举既有利于避免高校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也有利于优化教育事业、提高高校办学水平,让求学者和社会整体受益。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