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伦理关怀(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三、从校园共同体中寻找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

  “不同时代和国家的不同环境往往赋予生活于该时代和该国家的大多数人以不同的品质。”当今时代,从目前各种各样的校园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现状,从教师普遍性的焦虑、疲于应付这一事实,从部分受教育者不满、牢骚甚至异化等现象,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离和谐校园建设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学校、老师和学生是基于共同使命走到一起的,老师担当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学生有着自然生长和进步的要求,所以发展和进步成为联系老师和学生关系的桥梁,也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校园,基于这样的共同目标,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亲密和单纯的,他们是在共同发展和进步中承担责任,在共同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师生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松散关系。“和其他劳动领域一样,任何劳动成果决非单个人劳动成果所取得的。学生在学校里获得德、智、体几方面的全面发展有赖于教师集体的共同努力。”
  校园作为师生共同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地方,追寻的是基于为共同德性成长的教育关系,这种关系是以一种互相交融的伦理责任相聚。师生教育关系的核心就是伦理责任,也就是校园教育者将其应承担的责任加以意识认同,进而能自觉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或心理体验。因此,伦理责任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不是奔向目的的手段,而是在和谐校园的发展中找到它自身存在的价值。伦理责任是校园伦理的基本构成之一,它既是和谐校园建设应有的道德要求,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体系纽带。伦理责任是对和谐校园建设的道德性追问,即促进校园精神的不断完善和不断成长而进行的伦理审视。校园不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楼的简单复合,校园是为了达成目标而组合起来的人们之间的种种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或者可以说,和谐校园是一种合作,是教师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这些合作的整合功能就是和谐校园伦理责任的实现。
  和谐校园建设本来是高校实践的产物。因此,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它不可能高于实践。如果要让伦理关怀切近校园人的现实生活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最基本的功能应当是调节利益而不是去掉利益。在校园人的共同价值取向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之前尤其如此。现实的伦理关怀是指道德主体在行为过程具有追求精神利益的价值诉求,只不过其目标的实现是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的。总之,和谐校园建设从来都清楚地把伦理关怀作为一切活动的基本动因和价值目标。
  从校园共同体意义对和谐校园建设进行研究的意义在于,共同体应当作为一种道德同质性的存在而存在。所谓“同质性”,也就是类似于伦理关怀对于人们的作用。我们承认校园人对于共同体所存在的依赖性,如果缺少共同体所提供的公共安全保障、缺乏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以及共同体为校园人提供的公共产品,谁也不能享受优质的学习生活条件。同时,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共同体,不仅仅是为了文化,而且还有自我利益以及认同需要,即老师、学生要把自己看作是他们所属共同体的一个成员。实际上,在共同体的意义上,一个共同体内部不应当存在着对立和冲突的精神和道德。这表现在校园内,不应存在着对立甚至冲突的精神意志和道德倾向,而应更多地体现伦理关怀。在校园人看来,共同体是有一个有助于形成他们自己认同的共同体。
  和谐校园建设蕴含着一种重要的价值,即每个人在伦理价值面前都是平等的,这会强化人们对价值的认同,从而奠定了人们对道德敬畏的心理基础。最重要的是,伦理关怀可以为人们的平等交往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在这种平台之上,人们容易达成对道德的共识,普遍的道德要求因为校园人的参与而变得易于遵从。如此,普遍的对伦理价值的尊重和对伦理价值的维护的现象就会出现。由于共同的承担,道德的坚守也就越牢固,这样也降低了和谐校园建设的成本。
  总之,和谐校园建设是老师、学生在实践中对自我的一种确证,是老师、学生实践能力的表达和主体意识的表现。伦理关怀所承载的价值观是一种营养源泉,校园人不得不意图通过对伦理关怀的追逐和认同获得一些自信和安全感。随着和谐校园建设的深入人心,伦理关怀的发生逐渐成长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自觉意识,由此衍生出校园人思考该怎样和谐,从而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开始懂得它的价值观与利益取得方式必须同整个校园的价值观念、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取得方式相吻合,至少在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方面有实现的可能。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