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三、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策略的思考

  (一)职业指导工作应当尽早开展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大三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在他们心里形成巨大的阴影。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和产业经济结构不同步造成的,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对于改善大学生就业形势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前几年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吸收了大量学生进入大学校园,而今他们正在一批批地走出校园,寻求发展。就业大军只增不减的现实再一次使就业压力在高校蔓延。目前大一新生已经明显感觉到就业压力,而在这之前这种心理压力很少出现在大一新生身上。这种形势的变化也必然要求我们的职业指导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
  目前,高校中新入学学生面对将来的就业不知所措,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宏观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无法全面地、宏观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状况,这种迷茫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当前所学知识的重要性。直白地说,他们觉得,目前自己所学的知识,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一定能用上,而且也不一定能凭借自己所学顺利实现就业上种种疑惑长期困扰他们,成为他们学习道路上的羁绊。因此,职业教育应当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大学生整个求学过程中开展。大一新生也应当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每学期至少设置2~3个课时,由职业指导教师具体向新生讲解他们所学专业的重要性,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专业在将来就业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尽早帮助学生树立起理性客观的求职心态,让他们懂得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才有可能在职业道路上有所突破;使他们保持良好心态,踏踏实实地进行不同阶段的学习。
  (二)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职业指导课程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主要表现在指导对象的复杂性上。学生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这决定了职业指导不能“一刀切”。制定统一的指导标准,让学生来适应这种标准的努力达不到职业指导的良好效果。职业指导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职业指导,否则浪费了人力、物力也不能见到实效。指导对象的多层次、多样化也决定了职业指导必须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
  职业指导只有通过不同形式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具体措施包括:(1)学校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部门,该部门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应及时了解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情况,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教学。(2)进行真实的求职情景模拟教学,由教师和企业人员担任面试官,让学生进行求职演说,锻炼学生面试能力,增强大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人格魅力,而这正是他们所欠缺的。(3)校方还可以聘请在职业能力上有突出表现的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到学校举办职业指导方面的专题讲座。总之,职业指导不应拘泥于一种模式,也不能停留在一个阶段上,要在不断变化和提高的指导中实现。
  (三)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
  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人生经历。很多大学生就是为了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能够具备更大的就业优势才选择了高等教育,或某个高校,或某个专业,因而他们对就业充满了期待和幻想。但是,现实却是严峻而残酷的,当他们从不同渠道了解到不乐观的就业形势时很容易产生超乎常人的挫折感,这对于心理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负面影响极大。目前,在择业阶段有超过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们对就业形势的悲观判断,以及职业指导工作的不及时跟进。这些学生有的是因为期望值太高,当现实情况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时便会出现上述情况;有的因为自卑自闭,不敢尝试,容易措施就业时机。因此,在职业指导课程中应安排一定的课时,或者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既要认真冷静地评价自己,也要客观地看待人才市场中对大学生的要求。对待自信心不足、不敢踏入职场、不敢勇敢地接受面试的同学,则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总之,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不同于就业指导的深层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完善和健全的职业素养开辟自己的职业道路,而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支持。为此,高校应当系统、完整地在大学生当中开展卓有成效的职业指导,而且职业指导应当打破单一的专题讲座形式,适当创新形式,引入校外专家,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最后,还要保证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健全,使他们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适应当前就业形势。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