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德育课程“三贴近”机制建设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三、构建高职德育课程“三贴近”的长效机制
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职德育课程的价值追求。高职德育课程建设与改革应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对德育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着力构建“三贴近”实施的长效机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使德育课从“悦耳悦目”到“悦心悦意”,实现“悦志悦神”。
1.理论课说理——建立史论结合的专题式学习机制。德育理论课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主渠道。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德育的目标要求,深入分析社会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和学生成长的现实情况,以专题教学组为单位集体备课,厘清内核把握重点,将教材章节体系转化为专题教学体系,确立专题式德育教学内容。教学中,首先概述问题的历史进程,然后按照问题自身逻辑发展进程讲解,最后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分析,这样将理论思维与具体的历史进程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具体,从理论到实际,从而实现问题、理论、思想的统一。教学方法由单纯的课堂灌输变为“课堂专题讲授+课后原典精读”,做到一个专题一个精品,引导学生贴近历史和现实的本质,追寻人生的真义,成长为“有灵魂的专门技术人才”。
2.活动课讲情——建立身心结合的体验式参与机制。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与理论课程并列的课程类型。高职院校应大力开展德育活动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生活转化为德育资源,使德育蕴含生活元素,富有生活气息,融入和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实现德育的全员覆盖、全程开展。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为切入点,采用主题演讲、诗歌朗诵、参观考察等形式,实施主题体验教学法,使学生在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中受到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滋润。要建立调研机制,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社会热点问题,营造融洽、宽松的良好氛围,开展师生交流对话活动,从而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共鸣,让学生从课堂慢慢走进实际。
3.实践课践行——建立内外结合的导师式引导机制。德育实践课将德育教育从理论拓展到实践,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外延到社会,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教化养成。德育实践课可实行导师制,导师以学生为中心,在规定的时间与学生一起生活、一起研究,构建关系密切、互动交流的师生社区。要重视德育科研工作,搭建科研平台吸纳学生参与,研究制订德育课程改革方案,指导学生带着选题进行社会调研,触摸生活温度、感受社会发展。要以专业实训实习为契机,上好德育实践课,渗透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教育。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农村、企业、社区,通过开展社区援助、扶贫帮困、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切实有效地受到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炼,不断获得道德境界的提升。
4.人文课化心——建立人文和技术结合的规范式保障机制。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部分,其核心是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是先进的规范。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培养人文素质首先体现在培养做人的自觉,养成先进的道德和良好的习惯规范。季羡林先生说过:“人文和技术好比是人的两条腿,离开了哪一条,人都是不均衡的。”为此,高职院校要克服“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将人文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开设文学欣赏、应用写作、中外文化简史、公关(职场)礼仪、艺术欣赏、心理健康等人文课程,引导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要开设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程,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素养的养成,把高职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专业课励志——建立职业性与社会性结合的渗透式深入机制。专业课是高职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的课程,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要重视做好专业课的德育渗透工作,根据职业行规要求,制定并实施每个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形成各专业的德育目标。要深入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规划。上好专业导论课,让学生系统了解和认识所学专业,增强专业意识,培养专业兴趣,端正专业态度;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让学生把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与毕业以后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明确职业奋斗目标,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要坚持职业性与社会性相结合,指导学生及时了解专业前沿,准确把握市场动态,正确认识世界和社会生活,端正专业学习的社会性动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激发学生职业立身、技术报国的学习热情。
6.网络课搞活——建立规定与自选结合的开放式探索机制。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使网络在高职院校得到普及,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时代的学习有其自身的时代性与特殊性,它是基于资源平台的开放式学习。高职院校在新的形势下,在实施传统课程规定性学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加强网络德育课程建设,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网络课程学习,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要建立德育教学网络平台,整合在线学习、在线辅导、适时考核、过程监控等功能,改进德育教学的传统模式。要倾力制作优秀的德育视频课程,把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让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7.考核课树人——建立知行结合的综合式评价机制。考核方式是学习方式的“指挥棒”,它既可以促进教学改革,也可能阻抑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德育课要科学制定德育课程考核方法,摒弃一次闭卷考试“定终身”的考核模式,实行多元考核与综合评价。要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建立平时考核制度,学生平日的课堂表现情况、学业笔记情况、课外读书札记、练习与实践等环节的成绩都应当作为平时成绩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重理论知识考核与学生现实表现考核相结合,密切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运用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引导学生知行统一、成人成才。要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在发挥教师考评引领性、主导性作用的同时,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解剖、互相监督和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