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费问题
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观察社会、认识社会、思考人生这一实践能力的一个环节,它与其他大学课程一样需要科学地计划和系统地培养,而不应被边缘化,甚至被“打入另册”。要认识到,在培养大学生认同主流意识的政治素质以及培养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等方面,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其他大学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从受到的重视程度来讲,它至少应该与其他大学课程有同等待遇,而不该不及之。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操作方式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包括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践指导教师培训与整合、实践教学运行和保障机制。
(一)实践教学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各校实际,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指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革开放成就显著的小城镇、学校董事单位、校友所在单位等社会资源以及高校自己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就业基地、军民共建单位、科教合作单位等;在高校内,校史馆、各种人文景观等,都是实践教学资源。第二,横向管理机构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部门拥有理论功底扎实的师资队伍、学术资源和少量的经费资源、组织资源,而学生管理工作机构则拥有广泛的组织资源、充足的活动经费和丰富的校外资源,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优势互补很有必要。
(二)有关实践指导教师的培训与整合,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抓好教师自身的实践活动。高校应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培训,引导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且要掌握教学方法,尤其要掌握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教师走出校门,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以弥补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第二,整合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涉及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所以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力量过于单薄。要将各系、班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纳入到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另外,也可以聘请一些校外指导教师,让他们参与具体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实践教学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和保障机制的创设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枢纽,是实践教学得以长效运行的关键,具体说应从三个方面构建运行和保障机制。第一,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第二,细化职能部门具体工作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组织编写实践教学大纲、教材和指导书,制定实践教学具体要求和成绩评定标准,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方案和调研课题指南,外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检查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总结评估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务处根据教学计划下达实践教学任务,制定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并审核其经费的使用情况,检查、督导、协调全校的实践教学活动;指导教师会同团组织和学生工作部根据教学任务组织落实实践教学并考核学生实践课成绩。第三,设立专项经费并合理使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问题,教育部曾下发过多个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每年要按一定的生均数额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学主管部门有必要设立实践教学专项资金,以保证实践教学长期、卓有成效地开展。第四,构建稳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关键问题是三个方面:一是可行性,主要是实践教学课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这就是说,指标必须简便易行,各项指标的设计便于获得,符合实情,对反映教学成果具有实际意义。二是方向性。实践教学考核指标制定时,必须与课程特点紧密结合,注重考察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如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观察社会的视角、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倾向等。三是整体性。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在设计指标项目时,必须注意整体性。当然,实践最后结果(调查报告、问卷分析、观察体会等)是最重要的,但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最好有量化的办法,以便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