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多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解释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这种对象性教育方式最终导致了“人的失落”。而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以及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则为我们构建了交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交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我们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交往理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是人,落脚点也是人,是具有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方式的转变和主体性在哲学研究领域内的凸现,马克思交往理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门学科。交往理论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要找回失落的主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回归,交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黎明新视界。

  一、人的失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是被人们所认可的论断。但在理性的控制影响下,人们对实践本身的理解上却发生了偏差。人们把实践理解为“主体有目的地改造客体的物质活动”,这是一种局限于“主体—客体”的对象实践观,其严重缺陷在于“它抛开了实践主体之间的物质关系或社会关系,使实践中的主体、结构和关系单一化。”以这种实践观为指导,人们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界定存在着比较浓厚的主体改造客体的对象性旨趣。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一直被诠释为“主体—客体”关系。教育过程即是主体接触、作用于客体的实践过程。“主体—客体”对象实践观从一开始就将教育者奉为主体,有话语权,成为绝对权威,充当“灵魂的工程师”,受教育者则沦为顺从、受支配的客体。这种对象性思维的存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言堂”。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把受教育者当作物、工具,只是发展他的外在价值或工具价值,丧失了它本身应有的独立尊严与价值。这必然造成自我与他者的对立,导致自我中心、人际关系冷漠、疏远乃至整个意义世界的丧失。

  二、马克思交往理论

  以往人们对马克思实践范畴的本质理解是主体对客体的支配和改造活动,是人的一种对象性活动,表现的是“主体—客体”关系。这种“对象实践观”忽视了实践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完成和实现的。马克思说:“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verkehr)为前提的。”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交往实践观”为我们超越“对象实践观”,解构“对象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马克思的交往范畴在最广泛的意义来讲,涵盖了一切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不是先验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是在交往中生成的。交往就是人的一种本质属性,交往在本质上就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了“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这两个概念,物质交往就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精神交往就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关系。很显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交往行为,隶属于精神交往。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为的”和“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完整的人发生的相互作用行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属于对象性行为范式,而应归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范式。质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主体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

  三、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用“交往”来观照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对象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一客”关系模式就转变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主”关系模式。“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给予受教育者前所未有的关注,赋予他们以主体地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建立在共同中介客体—教育资料(有形客体)和交往主体的人际交往关系(无形客体)之上的“参与—合作”关系。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双方的平等、差异、自主、开放,在教育者的价值引导与受教育者的自主建构过程中实现个体思想政治品格的提升。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就成为一种教育双方共享知识、情感共鸣、智慧共建、意义生成、精神觉解的过程。通过各种中介所进行的多向、多变、多层次、多维度的人际往来或沟通、情感和知识交流,以达到主体问认同一致和相互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使交往双方获得思想政治道德发展和境界提升的主体性交往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达到既定教育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称。马克思恩格斯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正因为人的思想政治道德是在交往中形成,又在交往中表现出来并受到检验,思想政治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和参与社会活动、交往以及创造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所以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应把交往看作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要培养主体间性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要进行必要的整合,体现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建构性特点,使受教育者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的关系,进而养成对自然的伦理精神;对他人的社会情感,对自我的负责态度。马克思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启示是:用“人”的方式来理解人。只有这样,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走出困境,为构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现实的根基,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正途。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