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思考(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4.校企合作开展技术与职业资格培训。校企合作成功的前提是互惠互利。校企合作要可持续发展,学校必须从企业需求出发,开展针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对企业生产过程出现的难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与措施,还可以合作开展相关课题立项研究。根据企业的上岗标准积极为企业员工开展“汽车装调工”“汽车装配钳工”等职业资格培训。另外,还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开展多样化的其他培训项目。例如,针对目前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技术人员实际需要,可以开设“汽车机械基础”“实用汽车专业英语”等培训;还可开设企业类“机械制图”“AUTO CAD”“UG软件应用”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的课程,提高企业中一线技术人员识图能力和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5.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生未来在企业的多个岗位设想来进行培养方案的制订,往往为了具有更普遍的适应性,而开展很多通识性的专业课程,内容多且泛泛,没有针对性。企业在招收了毕业生后,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针对性培养,才能真正上岗,使教学与就业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能实现学生就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根据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优势、特点,在进行了充分调研的前提下,从2009 年开始我院与广西柳州、玉林等地区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制造公司、玉柴集团、柳工集团等大型企业协商,开展订单培养。针对企业的实际岗位知识、能力的要求,合作双方共同协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菜单式的教学计划模块,不同的企业的订单班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模块,更好地满足了企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订单班的同学在校完成两年半的课程后,直接进入企业实习就业。由于在校期间已按各个企业相关岗位需要进行了专门的授课及技能培训,同学们到岗后很快就适应企业的生产要求与技能要求,订单班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更快适应企业实际生产环境,提高了就业的稳定性,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

  三、校企合作办学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

  1.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校企双方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合作的方式开展职业教育,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已经成为目前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各地职业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促进培养高职应用研究型人才和促进专业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但在过去的校企合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研究与解决的关键问题:校企合作主要还是基于双方的短期利益需求,未能形成长远的合作关系,深度、广度不够;目前尚未有一套专门的制度和平解决保障体系来促进校企联合办学的开展;校企合作仅仅是双方自愿情况下的民间行为,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校企合作的双方的积极性和成效还有待提高。
  2.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和关键是学校、政府、企业三方互动,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我院在这方面的做法如下:第一,成立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我院在骨干院校建设工作中,针对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也进行了多方的探讨,现已初步成立由政府、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组成的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在理事会框架下构建校企合作办公室、系部的校企合作工作组、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形成校、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同时,还建立理事会章程和工作制度,明确校企合作中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形成有制度保证和约束力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第二,成立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总体运行框架下,本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合作原则,与区内汽车相关的标杆企业组建专业理事分会,在系部校企合作工作组的管理下,定期召开会议,决议有关校企合作及专业建设等的具体运作模式和各项决策,形成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度融合,实现合作共赢。
  目前,在为社会培养和培训合格的劳动者这一目标指引下,校企合作已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但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各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工作重点应该逐步从数量上的扩张进入到内涵建设上来。另外,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进其形成“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是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重要保证。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