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等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发现,高等职业院校的贫困生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现行高等职业院校的贫困生资助模式存在各资助项目间缺乏衔接和整合、价值导向缺位等问题。针对以上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构建“组合式”高等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贫困生资助 模式

  高职教育在我国广泛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到了基础性与决定性的作用,为提高全民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主要来源是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和农民的子女,其中更有一部分来自于西部偏远农村家庭、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单亲家庭,贫困生的比例要比一般大学高出5%~10%。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贫困生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贫困生相对集中、比例偏高;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公办高职学院所提供的学习条件较差;学校所能争取到并提供给贫困生的资助机会和数量偏少;就业前景不佳,薪酬偏低,处于相对劣势;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等等。
  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在高等职业院校建立起由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含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新的资助体系资助保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政策导向作用更加明显,财政资金助学投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当前,虽然高等职业院校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已比较完备,但贫困生资助尚未形成合理、有效和稳定的运行模式,主要表现为贫困生的认定存在较大困难和争议,资助项目的发放逐一单独审核进行,项目的后期管理虚化等。总之,贫困生资助的操作比较粗放,没有进行有益的整合,缺乏整体考虑,没有达到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

  一、我国当前公办高职学院贫困生资助模式的调查分析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共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调查:一是在江苏省范围内选取了5所高等职业院校的5个院(系)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研究在样本学生选取上抽取在校二年级的学生,该样本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贫困生群体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5份;二是对上述5个院(系)从事学生资助的工作人员调查了解该系2009年度二年级贫困生资助的总体情况;三是对其中一所公办高职学院学工处从事贫困生资助的工作人员调查了解该学院2009年度贫困生资助的整体性情况。调查时间是2009年12月,主要研究发现分述如下:
  (一)贫困生资助体系中政府和学校的职责划分不清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中,政府承担的责任还不到位,而高校和社会其他机构承担的责任过多。据《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07―2011年)》统计,2007~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累计资助金额1817.18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817.8亿元,占比45%;其他资金(包括助学贷款)999.38亿元,占比55%。财政资金中,中央财政资金494.83亿元,占比60.51%;地方财政资金322.97亿元,占比39.49%。
  (二)贫困生资助价值导向缺位
  由于当前贫困生资助体系在内部结构、各要素及具体操作上存在先天的不足,导致了客观上的价值导向与主观上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励志奖学金的激励作用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励志奖学金设立的主要宗旨是激励上进,引导贫困学生全面成长,同时也有救助贫困的功能。励志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应是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但在高等职业院校具体的励志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他因素的影响非常有限。这种做法并未真正全面考虑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贫困生来自教育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再加上经济困难给贫困学生带来的心理和生活方面的压力,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贫困学生的学习。同时以学生成绩作为导向,容易使贫困学生因为关注努力学习而无暇顾及综合素质的锻炼,这样就容易造成励志奖学金激励功能的失效,并不能真正引导广大贫困学生不断进步,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第二,无偿资助过多造成资助政策本身和受助群体的预期错位。由于助学金、特困补助和学费减免等无偿资助的边际收益率远远大于勤工助学及助学贷款等有偿资助的边际收益率,贫困学生往往就会将其接受资助的偏好和预期投向边际收益率高的收益方式,等待政府或学校的无偿资助,减少对其他有偿资助方式的偏好和预期需求。显然,这种现象与国家实行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资助政策的预期是不一致的。
  (三)贫困生资助模式中主体承载不合理
  国家不仅是教育权利的分配主体,也是教育权利的保障主体,因此,相应的政策措施是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的制度保障。但目前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远未完善,突出表现为各种资助比例不尽合理,助学贷款资助未达到一定规模。目前,从全国、江苏省和具体高等职业院校的资助情况来看,“无偿资助”的总额都占了资助总金额的一半以上。
  据《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07—2011年)》统计,在2007~2011年内,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共资助贫困学生1.79亿人次,资助金额累计达1817.18亿元。其中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特别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伙食补贴等无偿资助金额为1231.58亿元,占68%。2008年江苏全省普通高校122所,在校学生数171.17万人,贫困生有27.3872万人,贫困生比例为16%。资助总金额约为14.4亿元,其中无偿资助9.9亿元,占69%。上述数据显示,助学贷款所占比例太低,无偿资助承担了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主体作用。这就容易使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出现一个收入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把中低收入纳税人的收入转移给了那些由于接受高等教育而在未来获得高于平均收入的人。同时,无偿资助过多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非贫困学生搭便车的行为。
  (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矛盾突出
  国家助学贷款是帮助广大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在各级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在教育部门和相关银行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正逐步推广,很大程度地解决了高校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基本费用,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各地区贷款额度和办理进度不理想,助学贷款供不应求;第二,各高校之间、各银行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第三,助学贷款的偿还期限较短,学生毕业后的还款压力较大;第四,现有的社会征信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还不甚完善,违约的风险较大,拖、欠还款的现象难以完全避免。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