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人格障碍成因及干预综述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人格障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成因有家庭因素和心理因素,可以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团体疗法和限制性团体箱庭疗法进行矫治。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人格障碍 原因干预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中自残、自杀和犯罪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休学、退学、成瘾事件也不在少数。这不仅给大学生本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灾难,也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导致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或者患者自己感到精神痛苦,这种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生。
  目前的DSM-IV中,包括了10种特异性人格障碍类型,并分为三大类群。A组为“奇特怪异组”,包括偏执型、分裂样型、分裂型,主要特征为行为古怪奇异、人际关系疏远、情感范围狭窄、对周围环境异乎寻常的体验。B组为“戏剧化/情绪化组”,包括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主要特征为戏剧化、情感强烈混乱不稳定、生活混乱、人际关系混乱。C组为“焦虑组”,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主要特征为行为狭窄,紧张焦虑。据统计,全体大学生样本12种人格障碍亚型的阳性检出率在1.2%~27.6%之间,最高为表演型27.6%,最低为分裂样型1.2%。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其严重性不容低估。要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必须致力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人格障碍的矫治。

  一、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
  婴儿期的不良依恋形式是产生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依恋形式是母亲与婴儿在两者的相互交往和情感交流中逐渐形成的。如果母亲对婴儿的需要不敏感,给予较少的爱,甚至是拒绝爱,都将使婴儿形成不安全依恋,可能对其人格的不正常发展以及人格障碍的形成产生影响。
  缺乏家庭正确教养也是发生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童年期的家庭教养方式非常重要。儿童的大脑发育未成熟,有较大可塑性,强烈的精神刺激会给儿童的个性发育带来严重影响,不合理教养将导致人格的病态发展,父母对子女的遗弃、虐待、专制、忽视、溺爱和放纵可以影响子女的人格发育,导致人格障碍。
  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分裂型人格障碍对社会的极端规避性是由于早期基本的接触需要没有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防御反应。如果父母对孩子拒绝、不予保护和不接受,甚至虐待孩子,孩子可能会因为没有能力付出和接受他人的爱,从而发展出逃避一切交往关系的应付策略。孩子对看护者感到厌恶或愤怒,但又不得不依赖于看护者才能生存。因此,孩子更安全的应对方式就是形成低的自我评价,而不是对厌恶的人做出愤怒的反应。
  回避型人格障碍所具有的羞耻感,是由于童年时期的内心经历和父母的训斥造成的。如果经常遭到父母的嘲笑,孩子会将这种屈辱的经历内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也不相信会真正得到他人的爱。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由于父母过分的严格的管教,对于儿童的自主行为加以惩罚,抑制了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发展历程,结果是儿童极力迎合他人,特别是内化父母要求,坚持严格标准,过分严格成为个人的生活的主题,难以形成对生活和世界正确的理解,难以从个人经历中形成一致恰当的世界观。如非黑即白的两极化思维会产生诸如苛刻、完美主义、拖延、夸张过失或错误的可能结果。
  自恋型人格障碍有一部分被过分积极地赞赏或溺爱所宠坏了的人,他们会因此过高地估计自我价值。还有些拒绝型的家长在和孩子的交往过程中,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对孩子表现出不爱和不接受的行为方式,使孩子感到不满足、被拒绝、没有价值,从而对生活充满警惕。其中一部分这样的孩子为了对抗这些消极情绪,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认为自己实际上就是非常优秀的,是被人需要的和受到崇拜的。研究表明,遭虐待、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死亡以及被领养的儿童发展为自恋型人格的可能性更大。
  非接纳的亲子关系使儿童内心容易充满愤怒、不满,或以主动的方式说谎、逃学、赌博等发泄,则可能形成反社会型人格;或以被动的方式,试图平衡依从和敌意的冲突,压抑负面情绪则可能形成被动攻击型人格;或以逃避的方式退缩、沉默等,则可能形成回避型人格,自卑感、无助感、不安全感。
  (二)心理因素
  认知缺失。偏执型人格障碍来访者的行为可以用其认知或想法解释,例如他们会认为别人是“有恶意的和虚伪的”“别人有机会就会攻击你”。这类明显错误的想法支配了病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依赖型人格障碍有明显的适应不良的信念,如“如果一个人是独立的,就会失去他人的帮助”“独立的人是孤独的”,这种歪曲的认知会使病人因为担心被抛弃或处于孤立境地,而竭力避免独立自主。
  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效能感是指知觉到的效能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个人预测;效能期待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自信。人即使懂得某种行为会产生某种结果,但如果怀疑自己能否完成所必要的行为,则这种信息(结果期待)也不会影响行为。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不只是影响活动和场合的选择,也对努力产生影响。因此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比较容易产生压抑、自卑等人格障碍。
  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缺乏。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是影响人格的重要因素。识别情绪、调节与管理自己情绪等方面存在障碍的人,往往较容易出现人格障碍。研究显示,述情障碍对人格障碍也有显著预测作用。述情障碍又称“情感难言症”或“情感表达不能”。它以不能识别和描述情感、缺乏幻想和外向性思维为特点。述情障碍和人格障碍彼此间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两者相互影响。
  童年的精神创伤。儿童时期大脑的发育尚未成熟,强烈的精神刺激和创伤,容易形成心理素质薄弱的自我,容易发生恐惧、固执、极端、孤独等心理障碍,从而给人格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如童年创伤经历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发病的重要因素,不良的童年经历与遗传因素、情感调节以及冲动性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导致机能不良行为,如自伤、自杀、心理冲突和缺陷。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