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经济困难生与非经济困难生社交活动状况做对比研究,分析了导致经济困难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个人认知态度与认知方式以及学校环境,进而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维度提出解决经济困难生心理问题的具体措施,以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健康成长。

  [论文关键词]经济困难生 社交状况 心理问题 成因 对策

  据教育部初步统计,2010~2011学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约2180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生约436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左右,经济特别困难生约15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左右,且近几年经济困难生数量在不断增加。虽然在国家、社会及学校的良好政策帮助下,经济困难生的经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与非经济困难学生相比,经济困难生需要承受更多的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因此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了“心理困难”。这种心理困难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反映为“社交困难”。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我国普通高校在校本科生,包含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10余所高校,共发出调查问卷650份,回收596份,有效问卷586份,其中研究组经济困难生290份,对照组非经济困难生296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0.15% 。
  2.研究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为主,围绕学生的消费水平、社交活动、与异性交往、心理压力、独立能力等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这是本研究数据的主要来源。在各高校的协助下,收集统计所有的调查问卷,问卷中各项指标的设定、权重均采用统计学方法完成,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二、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

  1.经济困难生的心理需求和社交渴望。统计结果显示,17.90%的经济困难生希望得到资金资助,而非经济困难生占到20.65%;19.46%的经济困难生希望得到心理上的帮助,而非经济困难生只有14.17%;24.91%的经济困难生希望得到交际上的帮助,而非经济困难生有20.09%。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今经济困难生最需要得到的帮助已经不再是经济上的帮助而是心理上的辅导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2.经济困难生经常参加的社交活动和社交目的。统计结果显示,39.00%的经济困难生主要的社交方式为在线游戏、微博、QQ群聊,而非经济困难生只有28.14%;31.56%的经济困难生会经常参加学生会、班级及社团活动,而非经济困难生则有38.65%;46.13%的经济困难生希望认识新朋友和交流学术,而非经济困难生只有38.72%;34.10%的经济困难生期望寻找新鲜感和兴趣爱好,而非经济困难生则有38.72%。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困难生社交活动以虚拟的网络为主,而参与学生会、大学生社团等活动的却比较少;相比之下,经济困难生参加社交活动的期望主要是认识新朋友和交流学术,非经济困难生更偏好于寻找乐趣、消磨时间。可见,经济困难生虽然生活一般比较充实,较少有无所事事消磨时间的时候,但大多不太善于交流,较少参加集体活动。
  3.经济困难生的社交心理表现。从问卷项目“当一位衣着华丽的陌生人向你问路时你会怎样表现”的统计结果看,8.21%的经济困难生选择低头回答,而非经济困难生只有2.68%;从问卷项目“在机遇合适的情况下,你会不会没有负担地和一个比你家境条件好很多的同学成为好朋友”的统计结果看,有30%左右的经济困难生在与比自己家庭条件好很多的同学交往时会产生心理负担。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困难生往往不愿意去直视自己的经济困难,不愿意面对家境较好的其他同学,体现了其自卑心理的存在性,未能真正从精神上“脱贫”。
  4.经济困难生与异性交往方面的状况。统计结果显示,20.76%的经济困难生会尽量少接触异性同学,即便是喜欢接触也大都选择与自己家境相当的异性接触,而非经济困难生只有7.62%。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困难生大多不太会主动地与异性交流,甚至有一部分同学尽量避免接触异性同学,体现了他们在与异性交往方面表现得十分羞涩和被动,相反,非经济困难生在与异性交往方面反倒主动许多。
  5.经济困难生的消费状况。从“大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月消费用于社交的数额”统计结果看,每月消费1~5元的,经济困难生占36.51%,而非经济困难生只有16.35%;每月消费10~30元的,经济困难生占17.46%,而非经济困难生则有33.01%。可以看出,周围同学的消费水平对经济困难生的影响比较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经济困难生的自卑心理或攀比心理,可能会加剧其内心深处的不公平感。由此可见,经济困难生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并且限制了其社交活动,并且对经济困难生的社交心理也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6.经济困难生对生活的满意度。从统计结果看,35.71%的经济困难生在大学里时有郁闷的感觉,而非经济困难生只有25.64%;33.11%的经济困难生面对生活困难时埋怨自己的出身,认为社会不公平,而非经济困难生只有12.39%。由此可见,相比非经济困难生而言,经济困难生迫于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大学生活过得并不十分快乐,有的感到很郁闷甚至痛苦,因此,经济困难生患心理障碍的几率会远远高于非经济困难生。

  三、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个人认知态度与认知方式。一是自卑封闭心理。经济困难生由于其特殊的经历和阅历的影响,经常把自身经济上的困难视为一种挫折与耻辱,认为自己是个可怜的被施舍者。正因为有了这种心态,经济困难生或深或浅地具有自卑心理,往往比其他同学更为敏感,同学间不经意的一句笑话或某个行为有可能会深深地刺伤他们的心灵。他们总感到自己低人一等,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一般不愿意主动与教师和学生交往,因此相当一部分经济困难生在人际交往中明显呈现出自我封闭、自卑心理严重的心理特征。二是消极生活态度。相当一部分经济困难生认为自己的先天性家庭因素导致了自己后天生活的种种失败,因此常常沉浸在自己完全否定的态度中,导致遇到挫折时也无法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战胜困难,而是消极地认为这是无法改变的,以自身经济困难为由失去为生活奋斗的信心。三是感情没有归属感。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困难生的确存在一些被他人排斥的现实,虽然他们在心理上强烈的渴望亲密,但由于自我的封闭而不愿主动与他人甚至是亲人分享自己的心情,使他们总觉得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真正融入身边的这个群体,使自己的内心感到孤独无助,没有归属感。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