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2.学校环境的影响。一是经济困难生的大学教育环境适应力差。部分经济困难生是来自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且部分高校缺乏适时的适应能力教育。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经济困难生因自身能力的限制,为避免自尊心受挫,不敢在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锻炼和表现自己。另外,他们在大学教学方法和自学方法上的不适应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和自卑心理。二是学校奖助办法不完善。由于经济困难与非经济困难界限划分很难做到公平、公开和准确,导致奖助学金分配会出现不均衡现象,造成有限的助学帮困资源并未完全落实到真正困难的学生头上,从而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困难救助,进而导致经济困难与心理障碍的恶性循环。而且在物质资助的过程中学校往往容易忽略诚信教育、自强教育、感恩教育,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缺乏对经济困难生情感的培育。三是学校对经济困难生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多年来,经济困难生这个特殊群体已受到全社会和学校的关注。但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经济资助方面,而对经济困难生的心理状况、思想状况关注得较少,助困与育人相脱节,工作中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有的高校至今还没有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对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四、解决对策与建议

  由于引发经济困难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
  1.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生多元化资助体系。我国高校已经建立了以奖助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基金、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以及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生的资助体系。但是,政府和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要积极呼吁社会力量参与助学,借助社会力量建立经济困难生资助基金和各类企业奖学金。高校也要发挥自身优势,与社会上的企业、外商、地方政府建立密切联系与合作,实行校企结合的方式使高校、企业、学生三方都受益,各得其所。
  2.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高校要重视心理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让经济困难生了解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心理健康的标准,定期对经济困难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评估,建立一种教育与发展为主导、咨询与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目标模式,提高经济困难生自身心理健康意识,使其树立自助性指向的健康新概念,这是解决其心理问题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说,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同时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健康中心等方式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等。
  3.积极构建家校教育模式。人格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教化对孩子的“本体安全感”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父母,应该在关心子女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多地关心其心理的需要,转变教育方式,多与学校沟通,了解子女在校表现情况。同时,多与子女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给子女在心理上提供一个稳固的精神寄托,保障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4.全面拓展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经济困难生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抑郁、强迫等。除了外部因素影响外,我们应该引导经济困难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首先,帮助他们确立适合自己的新的奋斗目标,使其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削弱心理问题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同时,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可以促使他们更为积极向上,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其次,引导经济困难生应勇敢面对学习、生活与就业所带来的压力。再次,鼓励经济困难生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及社会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己,树立自信,体会温暖,学会感恩,懂得回报,这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