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内容能给大学生们提供体验心理健康与否状态的机会,能培养他们理性思维的方式,能教给他们自我调适的方法、锻炼其人际交往的技能,同时还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宣泄不良情绪使心灵得到放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至少需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认知实践课、操作实践课、综合实践课和创新实践课。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不少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生流血或犯罪事件的频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逐渐成为各大高校的必修课程。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广泛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学生大多仅仅只是了解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相应指导,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运用于生活实际,难以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和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心理障碍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调适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开发潜能,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必须具备极强的实效性。因此,笔者认为,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环节,努力打造效果好、综合性强、学生喜爱且受益的实践课程,应是这门课程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实践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价值

  1.在实践中体验心理健康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个体对内部环境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适当的方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障碍和困难,心理上不会长期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调解和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状态。但是,由于学习生活上的竞争与压力,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状态。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学生们可以体验愉悦的心情、乐观的心态、良好的精神状态,体验丰富的情感生活。
  2.在实践中选择理性的思维方式。认知心理学派的治疗师们认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人们常常有很多自动的非理性的思维倾向。个体的情绪困扰并非由外界环境事件决定,而是非理性思维倾向的结果。个体可以借助于重新组织知觉和思维方式,改变自己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后果。因此,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在充分了解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后,大学生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自己的非理性思维,通过与非理性思维辩论,选择理性的思维方式,让理性的思维方式成为自动思维的模式,从而促进自己的情绪健康,形成良好的行为后果。
  3.在实践中发展自我调适的方法。学习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在“做中学”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课程中的各种活动,能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特点有更客观正确的认识,促进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和完善。客观的自我概念能让学生更加理性的看待问题,让他们在遇到事件的时候有更合理化的反应,从而情绪反应更加合适。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有机会根据客观现实不断地调整、修正自我,从而锻炼和发展调适自我的方法,为以后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做出有益的排练和预演。
  4.在实践中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既包括让个体自我反思、自我体验的相对独立冥想和体验的活动,也包括小团队和大群体的合作、交流、讨论、模拟、完成任务的活动。在群体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要完成各种活动任务,而且需要相互交往与协作,这就涉及人际交往的问题。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考虑问题过多地从自己的利益和角度出发,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利益的必要考虑,所以,对他们进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十分必要。
  5.在实践中放松与宣泄。个体的情绪,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喜怒哀乐爱恶欲都是人正常的情绪。情绪健康不是指个体没有消极情绪,都是个体能将自己的消极情绪以合理的方式在合理的时间地点宣泄出来。对于大学生而言,假若精神负担达到不堪重负的程度,不仅会导致心理顽疾,还会出现自杀、仇视社会,甚至造成惨绝人寰的悲剧。如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都是很好的证明。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教给学生放松和宣泄的技巧技能,并提供练习这些技能技巧的机会。
  综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课能给大学生们提供体验心理健康的状态的机会、培养他们理性思维的方式、教给他们自我调适的方法、锻炼其人际交往的技能,并其让在活动中宣泄不良情绪使心灵得到放松。因此,精心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环节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框架构建设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框架的构建,需要循序渐进、个别理论方法和综合应用相结合。笔者设想,应渐进式地包含四个模块:认知实践课、操作实践课、综合实践课和创新实践课。
  1.认知实践课。认知心理学家Anderson把知识分成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前者指有关事实、资料,以及事实经过等的陈述方式表达的知识,是“知其所以”;后者指按一定程序理解操作从而获致结果的知识,是“行其所知”。知而后行,既动脑,也动手,但却未必“行得合宜”。大学生们即将甚至正在面对千变万化的人与环境,每个处境都不完全一样,要应付复杂多变的处境,解决疑难,光靠前两种知识是不够的。社会环境要求他们不仅要“知而行”,更要“行起所宜”。要“行起所宜”,就要靠“条件知识”,就是知道何时以及为何要做某些工作。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