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幸福感缺失与教育及幸福能力培养的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大学生幸福指数的高低、把控幸福能力的强弱,关乎青年人的成长方向。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大学的费用及其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等,都让他们降低或丧失了幸福感。要提高学生捕获幸福能力,就要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员、学生心理助理员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维护网,建设和谐的家庭环境,教育大学生积极承担责任,并学会悦纳自己,勤于实践,提高抗挫折能力等。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幸福教育 挫折 责任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并不是人人都有感知幸福和把握幸福的能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依靠力量,他们幸福指数的高低、把控幸福能力的强弱,关乎青年的成长方向,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国家的前途。温家宝同志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充分说明幸福已经成为政府努力工作的一项目标,因此,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感,培养他们较强的捕获幸福的能力,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大学生幸福感的缺乏及其原因

  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是“80 后”或“90 后”,他们生长的社会环境是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动荡多变的阶段,商品大潮的冲击,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都对人生观正在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正确理解幸福的含义,积极地追求幸福,并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感知幸福、获得幸福的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尤为重要。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幸福感缺乏的原因,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矛盾造成他们幸福感的缺乏。大学生大多处于心理成熟的过渡阶段,个性逐步发展起来并且趋于稳定,但另一方面,又因为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不平衡,使其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刺激,在他们身上就表现为许多心理冲突和矛盾,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使其幸福感大大降低,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优越感与失落感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往需要与心理闭锁的矛盾、情绪与理智的矛盾、求知欲与识别力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心理压力不能得到缓解,就不可能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二是原生家庭的不和睦状态会造成这些学生幸福感的缺乏。每一个个体受其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一个和谐、民主、友爱、理性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具有较高的幸福感;一个在放任、溺爱、争吵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幸福感会受到负面影响,甚至是一生的影响。三是上大学的费用及其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让大学生失去了优越感和幸福感。四是面对挫折缺少必要的承受能力。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备受家庭的呵护和宠爱。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远远优越于他们的父辈,然而,不经过战争的动荡局面的考验,不经过上山下乡艰苦生活的磨难,就不会体会到苦难之后的甘甜。安逸、优裕的物质条件无法为他们提供坚定的意志、感恩自足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在挫折面前,他们更容易妥协,因此,丧失了奋斗的乐趣、胜利的体验和生活的动力,也就很难体验到幸福感。五是情感上的困惑对其幸福感的影响。大学时代也是大学生们情感逐渐成熟,渴望爱和被爱的阶段,但有许多未定因素会让他们脆弱的感情不堪一击,家庭、工作去向等都是他们爱情的隐形杀手,热烈的情感就此止步,过于功利、物质的考虑让他们的爱情体验最终以苦涩的体验结束。六是个体特质以及归因倾向会影响其幸福感。比较神经质又比较内向的学生幸福感较低,有些学生具有神经质、内向型人格,这样的人格特质与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呈负相关,而与消极情感呈正相关;大学生的归因倾向也会影响其幸福感,一般把行为后果看作是由行为本身决定的同学,幸福感指数较高。把行为后果看作是由行为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同学,幸福感较低。此外,能力、对自我的认知等都对幸福感会有影响。
  面对这样的现状,正确引导大学生感知幸福、提升其幸福感,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是提高他们幸福感的关键。让他们树立理想和目标并为之奋斗,在奋斗的过程中感受到目标和理想实现时精神上的满足和喜悦。

  二、大力开展幸福感教育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活动, 它能反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大学生的智力水平较高,情感丰富,却也容易情绪波动,而幸福的体验既需要智慧,更需要能力,因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应重视幸福教育,把幸福教育理念付诸切实的行动,教会学生能够创造幸福、体验幸福,激活他们的潜能,去享受奋斗与成功的快乐,去感受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提升其幸福感。应该说,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及时觉察感知幸福的心灵。幸福教育希望能够使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能够让他们生活得更有情趣、更有价值, 通过内心的感悟完成并达到一种和谐状态,从中体验幸福, 激发对幸福的追求。
  1.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认知水平和情感控制能力,悦纳自己,客观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学业、人际关系以及爱情等方面合理期望,这样才能不自负、不自卑,遇到心理问题能够及时沟通与排解,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提高幸福感知力。
  2.培植一颗感恩之心。感恩或被一些事物感动是一个人善心的体现。懂得感恩,懂得尊重别人的付出,就会懂得珍惜自己得到的幸福。在这个物质条件相对充裕的时代,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大学生具有一颗时常能被感动的心灵,拥有感受真善美的能力。
  3.引导学生确定明确的生活目标,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大学生在经历高考后,就失去了目标,失去了幸福感。要让他们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投身于实现目标的有价值感的活动,在奔向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每一小步都有了实在的意义,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才会把自己的前途与学习知识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有价值、有效率的生活。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