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幸福感缺失与教育及幸福能力培养的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4.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目前的大学教育重视知识传授,然而,与知识传授相比,学校的人文关怀却很少,没有给学生人格完善以必要的指导,以至于如今的大学生知识很丰富、人格魅力很缺乏,理论很高妙、实践很匮乏,渴望幸福、却不知如何追求幸福。所以必须在大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溶入历史、哲学、美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追求崇高而完善的人格,培养当代青年正确的幸福观,在生活中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
三、培养大学生捕获幸福能力的途径与手段
1.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员、学生心理助理员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维护网。及时、专业地以最贴近的方式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学生疏导不良情绪,认清理想与现实的不一致性,正确看待现实的不完美,引导他们多与同学交流、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理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网络与书海中找到有益的知识加以吸收,摒弃掉不良信息,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挣脱种种矛盾之网。一个人的心智相对成熟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比较健全了,他的感知幸福、捕获幸福的能力才会有所增强。
2.建设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比较强,家庭关系是否和谐、家庭成员的素质修养的高低,都会影响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的形成。对学生而言,家庭是他们的情感依靠之所,再远、再久他们也总是牵挂着家,因此,温馨的家庭会给他们以支持,让他们从家庭那里不仅得到关爱与呵护,更能得到理解与信赖。没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很难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幸福观,更无法期望他们能够体验到幸福。
3.教育大学生积极承担义务与责任。责任就好像一个人生命中的抓手,没有责任的人生,就好像生活在太空一样处于失重状态,有了责任担当,人生就有了分量,才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轨迹。在现实生活中,个体一方面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存、发展和完善有一个规划;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中的成员,也要对他人、对团队、对社会负责,一旦人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就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关心别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就能对自己的命运、前途负责,对自己生存的社会现实负责,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价值和意义,如此他们才能够负责地让自己、让他人生活得更加幸福。
4.学会悦纳自己、领悟幸福。每个个体都是不完美的,面对不完美的自己,不必自卑自怜,而是接受、肯定自己,同时不断针对自身不足加以完善。既要充分肯定自己优点,又要客观认识自己不足,爱自己就不能放任自己的软弱,而是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始终让自己成长在健康、积极的人生道路上。同时,多参与集体活动,在坚定不移地奔向自己人生目标过程中,学会激励、学会自我欣赏,也要善于自嘲并改正自己的缺点与失误,这样的心态会帮助我们多一些幸福体验。
5.勤于实践,深入现实生活。大学期间,各种考证已经让学生给自己安排得满满的,但是,学校要引导学生适度减压,一方面增加校内实践课程的比例,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更要让他们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体会现实生活的本来状态,以免造成学生不敢踏入社会、与社会严重脱节的局面。深入社会实践,大学生要给自己准确定位,制定合乎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一步步地去实现。不能要求起步太高,而造成失败,挫伤积极性,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并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获得幸福感。
6.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备受父母的呵护,虽然极少遭受不幸,却又极易被不幸伤害,也难以感受到更多的幸福。这是一个悖论。只有放开手让他们经历挫折与打击,才能逐渐培养起抗挫折能力,才有可能让他们认识到痛苦与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从而更加珍惜已经拥有的美好与幸福,并在挫折中保持乐观与自信,顽强拼搏,磨砺坚强的意志,在战胜一次次挫折中体会到幸福。
追求幸福是永恒的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社会与家庭需要共同关注,一起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既不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也不片面追求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而是积极进取、战胜挫折、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获得幸福体验;在超越物欲、立足于精神的高度上获得愉悦感,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幸福感,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造福社会,惠及他人,为创造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