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高中地理新教材设计了许多案例,案例直观、形象、典型,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将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地理现象、事件设计成案例,这样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中学地理;案例教学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新颖,内容丰富,是使学生们“获得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和规律需要我们用地理知识去解释和研究,如何用更有效,更直接的方法去让学生们理解这些知识,是我们地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思考的问题。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教育事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在校人数逐年攀升,学校场地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也逐渐加强。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教学质量并没有随之提高,反而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这就令人难以置信,难道社会条件的不断提高,教学环境的提高还无法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深思之后,我们会发现,中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一般都加大知识密度,将教学内容讲得太深太透。这样做真的对学生的学习好么?不好!一点都不好,老师做的越多,讲的越细,学生就会觉得:嗯,是这样。可是,为什么是这样?怎么得出的结论,学生还是一无所知,一点都不会,没有去思考、去质疑、去提出问题,学生就越容易成为思想的“懒汉”。不会去思考、去质疑、去提出问题的学生,只知道机械的接受老师教的课本上知识,这样的学生离开老师的教导后还能干什么?什么都干不了!这就是教学方式出现了问题,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这个问题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限制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现代社会讲的实行素质教育就是这么一个道理。素质教育讲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学习,怎么去学习,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中学地理教学改革过程中,案例教学就是一个不错的策略,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合理地运用课堂教学穿插教学案例,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且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更牢固的知识。
二、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实施
(1)精心选择案例课题,案例的选取要根据课标要求来确定。地理教学在不同部分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因此在设计案例时要针对不同的内容提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当然,课本的编写者已经在课本中为我们安排了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很经典,我们可以用,我们也可以自己选取一些案例。如在分析混合农业时,我们可以使用课中澳大利亚的案例。也可以自己根据当地情况选取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再如在讲授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位置范围时,能力要求低,只要学生能描述或在地图上指出。例如: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我们就可以将美国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案例,根据学生已掌握的部分知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命题:“美国每年向俄罗斯输出大量的家产品,为什么?”在此案例中,学生可以从美、俄两国的地形、气候、农业生产方式、机械化水平等等方面去对比。去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一次运用地理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体验。
其次还要依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选取案例。例如:在讲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时,根据我校客家(包括新客家)学生比较多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去分析为什么会形成客家人。如:在讲授美国的高科技发展时,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在大城市里,让学生列举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常见的一些美国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波音飞机、摩托罗拉手机、IBM电脑等等)。
(2)课前及时布置课题,并做适当引导。课题选好后要提早一定的时间通知给学生,以便去搜集资料,为课堂的交流做好准备;对于一些学生第一次遇到的课题,教师应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引,例如上例中有关人口迁移问题,如果是他们没有遇到过的,学生很难去下手的,所以有必要的提示(如客家人的迁移、民工潮等),再让学生自己通过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结合常识,得出人口迁移是受自然环境、对生活和职业的需求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和受经济、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这样一来,学生基本上就能根据提示去查找资料分析解决问题。
三、案例教学要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启发作用
教学案例,其本身并不是作为普遍的知识点来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记忆,它本身是灵活的,我们就要把这个灵活性运用好,来锻炼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给以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思维空间。比如,从中国西气东输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这两个事件中,我们要掌握的是中国能源结构地区分布性差异。但是,不同的学生可能从这一事件中,掌握到更多完全不同的知识,有的学生甚至可以联系到政治的、历史的知识来进行理解。只要知识点不出现偏差,都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