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得出结论:吵闹的噪音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当然也有用蚕宝宝来做实验。
两届学生尝试下来,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因为这样的探究、这样的经历对学生的触动是很大的。在经过科学道理的讲解和科学实验的证实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一起商定课堂常规尤其是关于音量方面的,真可谓水到渠成,一切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和共同拥护。
三、构建探究常规让学生远离噪音的危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也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依据,是顺利开展教学的保障。学期初的几节课可以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建立 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常规,它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守纪的意识, 当然在有序的状态下,噪音也就远离了学生
常规一:“讨论”—控制音量
首先.讨论要讲究秩序。小组长是主要的组织、协调者,他使该小组的分工很明确,同时该小组的成员是乐于合作、乐于倾听的。其次,讨论要控制音量,只允许让参与讨论的同学听到。开学初的儿节课,老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讨论的音量,讨论前要求学生声音轻轻的,讨论中再次提醒嗓门太大的学生,讨论结束后可以将音量单独作为一项内容进行点评。总之,教师需要慢慢培养学生能有意识地控制音量的好习惯。再次讨论要控制时间。一般小的问题最好控制在1分钟之内;比较大的问题适当延长时间,但也应该控制在3分钟左右;超大型的问题,最好一也不要超过5分钟。因为时间长了,学生就易疲劳,就要讲空话。
常规二:“交流”—结合点面
交流要强调技巧。一般交流分组内、组间及全班交流。不论是组内的交流,还是全班的交流,都应该讲究秩序。学生既是交流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倾听的主要参与者。当一个小组汇报时,首先是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他的意见不是个人的而是小组的;当这位同学汇报完毕,同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而其它小组必须要等该小组汇报结束后再次进行汇报交流。
其次,交流要注意方法。没有任何特定的方法,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如当学生效二报、交流时,我要求汇报者面要向着绝大部分同学。再次,交流要合理安排时间。问题大、易交流,甚至问题容易产生碰撞,时间可以安排多些洞题小、不易交流,干脆就点到为止。最后,在我们大班额的授课情况下,传统的举手发言,应该具有其合理、积极的一面,我还是很提倡学生举手发言,以保证教学高效开展。
常规三:“倾听”—人人有责
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习惯。小学生一般都习惯于听老师的讲述,却不习惯于倾听同学的发言。小组内的交流,有时会出现几个同学相互插嘴、互不相让的情况。人人抢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却没有注意别人在说什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秩序,一般都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出现,每个发言的人代表的是自己小组的总和观点,而不仅仅只阐述自己一个人的想法。站起来发言的学生需要转向面对同学人数最多的那个角度,而不是埋头汇报或者只盯着老师,这样学生间的交往就更加贴近。教师应该让全体学生都明白,是我们全玖同学一起在探讨问题,而不是只汇报给老师一个人听,老师只是参与讨论的一员,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倾听的责任。我让学生懂得倾听他人发言本身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更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当然,一种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需要教师反复强调,但为了良好课堂常规的形成这样做值得。
常规四:“叫停”—强调技巧
交流和讨论是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科学解释的主要过程,学生思维的活动往往是在交流和讨论中最为激烈。科学课经常要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讨论、实验的中途停下来,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这时,学生往往停不下来,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课堂秩序。鉴于此,我在一个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尝试着进行了叫“停”的常规意识的构建。具体操作过程是:前期训练以合作小组的纪律竞赛为主,哪组在老师叫’‘停”时停下来最快,奖励红hi:星。后期以无声操作为主,当讨论、实验时间到时,用"STOP"的手势表示立刻安静下来。这时,有的学生、有的小组看到了,他们会立刻安静下来,并同时提醒周围的同学及小组立即安静下来。这样做,减少了课堂的噪音污染,还学生一个整洁的课堂。几个月下来,大部分小组都已经能做到这一点。我从初时要花1,2分钟使他们安静到现在几乎用不了几秒,学生都安静下来,静等进人到下一内容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