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学校体育学》是20世纪80年代从(体育理论》中分化出来的。从198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学校体育学》教材到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其间教材内容在不断总结我国学校体育实践经验和学习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对指导我国不同时期学校体育实践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但是,现行使用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很多内容仍停留在50年代苏联理论模式上,许多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明显感觉到学校体育学教材内容显得陈旧、过时,已经不适应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其内容体系在很多方面脱离学校体育实践;部分高师院校学校体育学任课教师也认为,学校体育学中部分内容,特别是教学理论部分与实践脱节,教材内容思想比较陈旧,没有反映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实践中的经验和思想,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不能提供指导和帮助,故在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常常要补充大量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教师教学补充内容要占教材内容的40%—60 %,少数教师甚至达到80%以上。从补充内容看,主要有体育教学思想、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艺术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方面的内容。从以上调查反映的结果可以看出现行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在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中使用的情况很不理想,作为教材意义已经不大。
3.2对学校体育学内容表述方式的分析
学校体育学课程的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从事体育工作的能力。但是,由于学校体育学对各级学校体育实践的经验和成果总结不够,导致课程内容过于抽象,即使是培养学生具体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和体育课部分也是如此。例如学校体育学中对教学方法的论述,一般是先陈述每一种教学方法的概念,再提出这种方法在运用中的几点要求。作为未来体育教师的学生,很难从上述的叙述中学到各种教学方法的要领和技巧,更难从这些笼统的要求中形成合理运用方法的能力,因此经常出现学生课程内容学完了却还不知道怎样去做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广大的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身上却具有很多好的教学方法,但理论上却缺乏对这些方法的总结,使学生们很难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教学原则部分也缺乏对实践中好的教学范例进行分析和比较,学生的学习是始于概念,终于概念,增加了学习理解的难度,当然就很难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更谈不上创造性地运用了。
3.3对学校体育学课程教材体系设计的分析
现行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内容体系经过20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知识系统和逻辑结构方面表现得相当完整和严密。但正是这种强调知识系统和逻辑结构的教材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课程理论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不仅仅包括知识,而且包括学习者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这种认识,改变了学习者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体现出学习者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系统的知识只是构成教材内容的条件之一,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是设计教材体系时必须考虑的另一个条件。教材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之上。而现行学校体育学教材内容编排体系,把知识看作是一种外在的强加物,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感性认识,导致学生缺乏内在的认识动机,学生在获得“死”的知识的同时,却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培养学生的能力变成一句空话。
4结论
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是实现其课程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是长期以来,其内容体系仍然没有超出旧的《体育理论》的体系模式,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部分内容陈旧过时,不能反映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经验和成果,脱离学校体育实际,实用性差;教材偏重于系统知识和理论的阐述,缺乏与学校体育实践的结合和对体育现象的思辨;更重要的是在课程设计思想上不能结合当前教育与课程理论发展的新成果,强调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感性认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尽快重新构建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
5建议
(1)学校体育学内容要将国内外学校体育改革中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引进教材,并反映学校体育实践的经验和成果。如:体育教学思想、体育课程、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加强实用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
(2)教材结构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现行使用的学校体育学教材虽然在学习的重点提示、课后思考题布置上有所改进,但缺乏现代课程设计的理念,建议对现行教材内容体系重建,要大量增加教学案例和对学校体育实践中各种现象的分析,必要时应该研制一定数量的声像素材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认识动机和学习情感,提高学习兴趣。
(3)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体育学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科新进展和学生的认识水平等素材性资源,以及一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条件性资源,更要注重教师这个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建议能否将某些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集中起来,汇编成供教师教学参考用的参考书,以达到课程资源的共享。
(4)增加有关章节介绍一些实用技能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体育教师教学艺术、教学实习。
(5)专章介绍大中小学不同学段体育教学特点,并解决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问题。
(6)教材要反映代表学校体育特点的基础知识,避免过多的晦涩难懂的抽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