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 数学方法 数学思想 数学精神 科学和人文素养
[论文摘要]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出发,强调在数学基础教育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驾驭数学,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有助于学生养成完善的人格,有助于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养成。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进行等式运算的时候,当一个数字或运算项从等号的一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的时候往往忘了“变号”,就是说忘了改变数字或项前面的加减号或正负号。原先以为这只是孩子们粗心马虎所造成的,因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把重点放在了提醒学生仔细认真方面。
然而,越来越多的实践让我发现,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的粗心马虎造成的,而是因为学生们没能真正理解一个等式所包含的深层意义。例如,我在纠正一个数学成绩还不错的学生的这种错误的时候,他迷惑地说:“老师,为什么一个数字从等号这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就要将它的前面的加减号改得与移动前完全相反呢?”他甚至还打比方说:“如果我从一座桥的西端走到东端,难道我就从男生变成了女生了吗?”当时我没有太在意这个学生的问题,只是告诉他这是运算法则的要求,不这样做就是错的。过后便忘记了。
有一次,我在书店中不经意间翻到一本李开云老师的《小学数学知识树》,作者在书的前言中提出“努力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辩证全面地考虑问题的习惯”,让读者通过基础知识这些“枝叶”,去理解蕴藏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看到这种观点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那个学生的话。显然他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他又试图去理解,他是想在理解的基础上改正自己经常犯的错误。而我却没有及时地给他以正确的引导,只是从运算规则的角度让他仔细认真,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此后,在这个问题的教学中,我除了教给学生们等式运算的概念和规则外,更加侧重引导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这样做的理由——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保持等式的等量关系。如果不将移动的数字或者项前面的加减号或者正负号改为与移动前相反的状态,那么就改变了“等式”的特性,破坏了等号两边的等量关系。等式的两边体现的是一种平衡、对等。往更深里说,等式体现了一种公正平等的精神。如果不对移到等式另一边的数字或者运算项前的符号加以相反的改变,那么就破坏了这种平衡和对等,等式便不再是等式了,是对公正平等精神的人为破坏。在平时的等式运算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这样的延伸后,我发现学生们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的比例降低了很多。
这个例子也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我们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教学几乎将全部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教授上,而忽视了对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的挖掘,而这正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
其实,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更主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通过接受数学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养成更加完善的人格。“数学精神,既指人类从事数学活动中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理想追求等意向性心理的集中表征,又指人类对数学经验、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观念等不断概括和内化的产物。”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帮助我们的数学教育从以发展智力为中心向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转变,有助于引导数学教育由短期功利性向终身素质教育的转变,有助于促进从单纯提高数学知识水平向数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整合的转变。
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注重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驾驭数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其数学成绩和学习效果也会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将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意识、数学观念在内的数学精神融入数学课程和数学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李开云《小学数学知识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日】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4 檀传宝《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教育研究》2000.3)
5 朱梧《数学文化、数学思维与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学报》1994.2)
6 吴国建 沈自飞《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数学教育学报》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