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纲要”的设计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14

  论文摘要:“课程纲要”设计是校本课程开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为此,要针对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课程纲要”进行设计,以此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

  论文关键词:课程纲要 目标 内容 实施 评价

  所谓“课程纲要”是指教师个体或小组合作设计的某一门校本课程的具体方案。一般情况下,它包括一般性项目和主体内容两部分。一般性项目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教学材料、授课课时、主讲教师和授课对象等;主体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的四个元素,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课程纲要”相当于一门校本课程的设计蓝图,对于校本课程开发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课程纲要”之于教师则起到了规划和设计的作用,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规划、设计一门校本课程,有利于对该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所要选择的内容、如何实施、如何进行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有利于避免校本课程实施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课程纲要”之于学生起到了导向和沟通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把握学习内容的逻辑框架,明确本门课程的教学安排,了解本门课程的评价要求,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本门课程的学习。“课程纲要”之于学校则有助于其对校本课程进行审议与管理,避免课程管理的形式化和行政化的倾向。
  由此可见,“课程纲要”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目前,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如将校本课程开发等同于编写校本教材,没有明确的目标设计;校本课程内容出现纯知识化的现象;校本课程实施随意,教学方式与学科课程雷同,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不足,难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多数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短期计划或一次性的探究活动,缺乏对一门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校本课程评价不受重视;等等。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课程纲要”的设计重视不够,没有充分发挥“课程纲要”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有的作用。下面就“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是指向学生发展的,说明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课程目标是“课程纲要”的重要内容,课程目标的设计是“课程纲要”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但在“课程纲要”设计中,往往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课程目标的设计。一些教师把“课程纲要”等同于教材编写,只列出了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而恰恰没有确定课程目标,这必然导致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可见,要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纲要”的设计,首先应当从课程目标的设计入手。
  “课程纲要”中课程目标设计与一般课程目标设计所遵循的大的原则是相同的,只是需要在校本课程的前提下进行考虑。从当前“课程纲要”设计的现状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高度重视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可以说是“课程纲要”中的纲要,它贯穿于课程运行的全过程。其主要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课程内容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依据课程目标。第二,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创造性地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因此,课程目标必然是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依据。第三,为课程评价提供依据。课程评价是用一种标准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手段,而课程目标则是这种价值判断的基本标准。所以,课程目标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它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其意义和价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课程目标的设计。
  2.应完整地把握课程目标的内涵
  课程目标涉及的范围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大领域,要防止只重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而忽视其他目标的做法。当然在“课程纲要”的设计过程中各个维度的目标应体现各门校本课程的特点,三维目标要具体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特长,彰显学生的个性。
  3.结合校本课程特点进行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课程目标设计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学者的研究已经达成了共识,普遍把学生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但是,在具体设计课程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校本课程的特点。
  第一,学生需要。由于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从原先国家集权制的课程管理体制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使学校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这一变革的意义不仅在于扩大了学校的管理权力,而且更在于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创设了重要的外部条件。所以,在设计校本课程目标时,我们必须更多地考虑到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把弘扬学生的个性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第二,社会生活需要。由于校本课程以学校为本,而学校总是处于一个特定的区域和环境内,所以,在设计校本课程目标时,我们必须更多地考虑到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需要。比如,在设计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目标时,要以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作为前提,着重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的“爱农”情结,重视向学生传授农业生产技术,使学生树立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努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恰当地表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表述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为选择内容提供依据,并为教师组织课程实施和进而进行的课程评价提供基本准则。如果课程目标表述正确、清晰,就能为课程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如果目标表述不当,则会对课程实施产生误导。从教师们设计的“课程纲要”来看,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上有以下几方面偏差:有的目标太抽象,以普遍性的教育目的代替某一门校本课程的目标,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有的使用动词太空泛,目标设定可行性不足;有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常用的课程目标的表述方法有以下三种: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表意目标的表述方法,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来表述,课程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是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因为课程目标是一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此外,课程目标的表述必须是确定的而不能是模棱两可的,课程目标的表述应有层次性,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一定的内容,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和手段。课程内容设计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一门校本课程实施的质量,所以课程内容的设计是“课程纲要”设计的重要一环。
  课程内容的设计是根据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这些课程要素包括概念、原理、技能、方法和价值观等。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校本课程内容的设计不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但是有不少教师在设计校本课程内容时仍然受传统的课程观影响,认为课程就是教材,设计校本课程就是编写校本教材,所以校本课程的设计只是依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列出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至于学生对这些内容是否感兴趣则缺少认真的思考。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校本课程不感兴趣,发生上课不来或要求换课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校本课程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