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纲要”的设计(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14
1.兴趣优先
由于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往往顾及不到每个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缺乏选择性和灵活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元智能的开发,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不能满足学生的自主发展需求,而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开发能弥补这种不足。
“课程纲要”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课程内容的选择而言,要最大限度地选取与学生的现实需要、生活经验与文化背景相契合的内容,课程内容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内容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当然,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兴趣与需要,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兴趣与需要。教师应通过访谈、问卷、观察等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兴趣之所在,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发挥主体作用,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需要。
2.活动主导
一般来说,国家课程更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注重让学生掌握各学科系统的知识体系,而校本课程则不应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在“课程纲要”的设计中,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应占据主导部分,坚持活动第一、感受第一和体验第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中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分析问题中培养其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辨别真伪的科学态度和素养,在解决问题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3.资源为本
“课程纲要”的设计要求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不要局限于某一教科书或配套的教参,或某一个别学科的知识体系,而是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广泛的课程资源。没有广泛的课程资源支持,再好的“课程纲要”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结果。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课程内容的设计首先要充分考虑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如学校的场地、校舍、装备、设施,教师的数量、知识经验和能力,教辅人员的情况,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办学特色,等等。校内课程资源对开发校本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应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具有经常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尤其是教师资源,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根本。例如,“认识学校”课程纲要的设计就可以将校史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形成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课程内容的设计还要充分开发和挖掘社区独特的课程资源,如社区的发展历史、地理特点、地方科普基地、社区单位、地方景观及人力资源等。总之,要紧密结合本校、本地实际情况,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智慧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课程实施的设计
课程实施是为实现校本课程的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课程实施是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程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已有的课程纲要来看,大多数课程纲要没有课程实施的设计,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有了内容,就可以按部就班地上课了。这样会导致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系统知识,进行纯知识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校本课程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课程纲要中课程实施的设计。
1.突出自主性
学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学生可根据兴趣及经验自主选择课题研究方向,自主设计研究方案,自主决定成果形式。比如,初三校本课程“认识武安”,教师设计了武安历史、武安地理、武安经济、武安文化等若干研究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成研究小组,选择其中的专题进行研究。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的的合作者和活动的参与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主体,促进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发展。
2.倡导探究性
探究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校本课程的实施则为学生开展探究提供了课程载体。校本课程的内容具有开放性,主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现成的教材或固定的标准答案,学生要通过各种手段,动手收集资料并加以分析和研究,以推断或论证自己的结论。校本课程的实施应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等,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参观”“调查”“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加以指导,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