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14


  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明确“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增强教师的“双师”意识
  明确“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标准,有利于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增强教师的“双师”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双师型”教师是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规律、特点、培养目标而对专业课教师提出的特殊要求,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所在。因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宜简单地套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应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准确把握和理解“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认定标准,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将教师的实践经历以及教师在校内外主持参与的相关研究项目结合起来综合进行考察,使认定标准能够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
  2.拓宽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为地方高校,教师数量普遍不足,“双师型”教师更为匮乏。现有教师接受的多是传统的学科型教育,理论有余而实践经验不足,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学校应改变以学历、职称来衡量人才的传统做法,善于打破行业界限,积极拓宽师资的来源渠道,进一步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师较为缺乏的情况下,不仅应从相关高校引进一些专业对口、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高学历人才,还要拓宽视野,善于从社会相关行业和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并已初步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一线管理人员、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实现教学与实践的优势互补,促进普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从而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3.完善续续教育制度,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学校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科学地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构建多元开放式的培养模式,积极引导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加快自我发展,不断丰富行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应用能力。首先,应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采用传帮带、互帮互学、参与课题研究等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做好校本培训工作,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其次,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锻炼,同时聘请相关行业、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此外,产学研合作的教师培养模式是在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模式,学校应结合专业特点,与相关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依托校企合作交流平台,采取合作培养的方式,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
  4.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传统的教师评价机制过分强调学术研究成果的等级或获奖级别等,忽视了教师的实践背景和实践能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相背离,已成为“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桎梏。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依据培养目标和“双师型”教师的特点,改革传统的评价制度,将专业经验、实践应用能力、教学实绩、技术开发能力等作为专业教师职称评聘、晋升评优、专业带头人选拔的重要指标。对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在业务进修、学术交流、出国培训和项目开发等方面予以扶持,使他们享受相对优厚的待遇。同时,应出台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鼓励、支持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挂职、兼职和项目合作等形式,到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中从事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实践工作和研究工作,把“双师型”教师变为专业教师自觉的追求,突出“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