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引领校园文化潮流(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14
在历史文化与制度文化方面,我们可以在新生入学时,结合对校史、校风及校规等的学习,让学生就校歌、校训、校风、校规等谈感受并提出补充完善的意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校丰厚的文化积淀,并加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列中来。
精神文化是一种观念文化,包括师生的政治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同时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动态发展的。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就语文课而言,除了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外,更主要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建议文化社团,通过形式多样的为语文活动,引领校园文化潮流。
文化社团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知识视野拓宽、多种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语文课堂教育有益的延伸和补充,是优化语文教育人文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语文课内外衔接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丰富开放的社团文化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不断开发个人的潜能,在参加社团活动的实践中受到教育,从而不断地塑造自我和完善自我,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比如举办文学讲座、开展读书活动、举行经典影视作品欣赏会等形式,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又使校园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力地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至于其它第二课堂活动,就语文课而言,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多姿多彩的,比如我校定期举办的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读书知识竞赛、作文精英赛、书画展览、演讲竞赛、朗诵竞赛等,它们都是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手段。
二、引导学生体验内化
文化素养的培养要靠学生自己用心去体会、支感受,教师除了课堂内外详加引导、营造气氛、创设环境、搭建舞台之外,还要做好课堂文化传承的延伸工作,不断地把学生融入一个个新的思想文化与情感空间,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平时不大可能接受和体验到的文化素材,并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自觉接受高尚文化的熏陶。
1.体验并吸收民族文化精华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积淀的文化遗产是炎黄子孙的巨大财富。在浩瀚如海的古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古典文学的重要性。现当代许多文学大家,之所以在现代文写作上取得伟大的成就,与他们从小熟读古典文学是分不开的。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比如学生熟悉的武侠大师金庸,他在华师大与学生对话时,针对学生“现在中学课本有许多古文,您觉得必要吗”的疑问,说:“我很喜欢古文,默记古文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可以使人自然受到引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金庸写的是武侠小说,但是如果没有古典文学的素养,没有古文做根基,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据我了解,现在不少学生对学习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意义认识不足,甚至认为现在学习这些“之乎者也”的古文毫无用处,有的即使勉强学了,目的也是就会考试。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借助课本中的名篇让学生增加对古典文学的感性认识,从吸取文化素养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避免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几篇应该文章,解释一些文言字词,翻译一些文言语句了事,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压力重重。课余还应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阶段教学的目标,向学生推荐一些诗文名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去选择阅读,逐步提高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至于具体推荐什么篇目,可以参考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所列的篇目,再结合教学与学生实际适当拓宽。
2.感受并把握时代文化脉搏
由于社会文化的蓬勃兴起,新的文化潮流不断涌现并渗透进入校园。因此,不同时期学生中会流行不同格调的文学作品、音乐、影视作品、偶像人物、服饰等,这是社会文化现象折射的结果,也是学生关注社会文化的表现,是教师进行文化学习引导、教育的契机。教师对此应加以正确引导,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能体现时代文化主流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选择阅读,使他们既能了解感受社会文化的发展,拓展文化视野,又能明确所宜所不宜,自觉正确对待。譬如现今流行的网络文化,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我们在让学生利用网络扩大阅读、增长知识的时候,如果不善加引导,及时堵塞不良文化的侵袭,给学生带来的危害是不堪设想的,对我们建设的校园文化的工作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可以通过确定阅读题、布置阅读任务等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就上网中碰到的不良文化的侵袭现象展开交流讨论,探讨抵制办法,等等。对于在学生中流行已久的武侠小说热、言情小说热等,可以通过举办专题文学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其明确利弊,不沉迷其中,也不必谈虎色变,简单粗暴地禁止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三、通过评价引导鼓励
除了上述通过课堂内外创设环境、营造氛围的途径外,还可以结合评价机制,引导、鼓励学生自觉加强文化学习,提高文化素养。二期课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怎样评价学生。我们应该把评价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用评价手段来教育、引导学生。评价的目的在于鼓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欣赏的态度评价学生,以灵活的尺度评价学生,关于及时发现并抓住学生身上的零星文化亮点,引导、鼓励学生不断深入地感受、体悟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使每一个学生个体身上的“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进而汇聚成气氛浓厚、充满活力与朝气的校园文化潮流。
四、结束语
德润人心,文化天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是语文教育的题中之义,职责所在。语文课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领校园文化潮流上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面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反过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科教学效果。因此,本人认为,认真贯彻落实语文教育的人文性,配合学校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实在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应尽之责,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必须自觉投身其中并努力完成的任务。
下一篇:试析从危机公关谈政府的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