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学生沟通能力培养视角的大学教师课堂语言优化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14


  【论文摘要】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串联课堂的纽带,在大学,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水平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带来较大影响。大学教师应该加强课堂语言的锤炼,提高课堂语言运用能力,带动学生乐于沟通,培养学生善于沟通,让课堂成为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舞台。

  【论文关键词】学生;沟通能力;课堂语言;优化

  沟通能力是大学生应该培养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这既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充分展示大学生其他能力的前提。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但作为大学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的作用不可忽视,又由于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语言来完成,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课堂语言对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教师课堂语言的感染力会影响学生的沟通意愿
  沟通意愿是提升沟通能力的基础,沟通能力需要在沟通意愿的驱动下通过不断练习而提高。大学课堂既是知识传授的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舞台,相比高中课堂,大学课堂更为开放,更为轻松,有更多的课堂互动与交流,既有与老师的交流,也有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这种课堂交流无疑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带来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前提是学生要有课堂交流的意愿,在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课堂环境下,学生难以激起沟通的兴趣,只会有睡觉、玩手机、看杂志的意愿,这种课堂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不能带来任何帮助。学生的课堂交流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上课激情和感染力的影响,这种激情和感染力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语言(包括肢体语言)体现出来,一个活力四射、激情洋溢的教师能散发出最大的课堂魅力,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使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并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沟通中来,相反,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毫无生气,用平铺直叙的语言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就没机会也不会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也就成了教师一人味同嚼蜡的表演。
  (二)教师课堂语言的灵活性会影响学生的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反映的是人应对特殊交往环境的应变能力,它使人能更好的解决沟通中的难题。教师靠语言来组织教学,应该注重课堂用语的灵活性,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一方面使课堂生动活泼,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领悟到一些沟通技巧。教师语言的灵活性一方面体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气、语速、语调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体现为在特定教学情景下教学用语的变化。首先,教师整个课堂的语气语调应该富于变化,在特别强调时加重语气,激情澎湃时加快语速,婉转灵动时变换语调,这样就容易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课堂的学习气氛。其次,在不同教学情景下,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丰富多彩。如在课堂导入用语上,可以是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也可以是故意设疑,留下悬念;还可以是案例引入,娓娓道来,总之一上课就要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再如,在学生思维停滞时,用启迪的语言来点拨学生;在课堂气氛过于严肃时,用幽默的语言来舒缓氛围;当课堂讨论出现争执时,用专业的语言来点评缓解;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含蓄的语言来提醒回归;当学生消极应对时,用暖心的语言来鼓励其振作。尽管教师不是演说家,也不是表演家,但这并不能成为教师不认真钻研课堂语言的理由,只要教师真正热爱教学,真正关爱学生,就一定能够在课堂语言上做得更好,让课堂语言成为整个课堂的粘合剂,润滑剂,催化剂。
  (三)教师课堂语言的知识性会影响学生的沟通水准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阵地,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所以课堂语言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而不能停留在对基本概念及特点的解释这一层面。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理论讲述,还是案例分析,或是课堂讨论,教师的课堂语言都应该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对理论或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认识,提升学习的层次,而不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教师课堂语言的知识性会对学生的沟通水准会带来重要影响,它会影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在沟通中难以深刻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实质,而是泛泛而谈地停留于问题的表面,从而影响沟通的效率或阻碍沟通的深入进行。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