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这种模式危害很大,不破除这种模式
“两课”的身手就不会施展开来 牢记“两课”的教学宗旨,是破除这种模式的前提。高校的“两课”教学具有更鲜明的政治思想性。我们开设的“两课”是对青年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肩负着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崇高任务,其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是养德,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学习和完整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原则及实践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政治思想觉悟,养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定他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他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执着性,并最终使之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要我们树立起上好这门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不会叫一个考试牵着鼻子走,更不会以考试得分作为最后的争取目标。
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是破除这种模式的基础。社会活动能力包括对社会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处理人际关系、内部矛盾的能力,宣传发动能力,组织指挥能力,演讲辩论能力,联络交往能力等,以及与之相联的良好意志品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越来越需要具备这些素质,时代呼唤高校的“两课”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高校“两课”是最有条件、最有责任担负这一光荣任务的课。我们只有在教学中真正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及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才会真正喜欢这门课。
实行教学改革是破除这种模式的途径。多年来,大学习惯于在一个较为固定的格式里运转。有一本教案,老师们可以对付着用几年,费不了多少劲;有一本教材,学生们可以借它攻下考试关,用不了多少功,大家都较为轻松。但要真正将高校“两课”的宗旨、任务落到实处,那就非要下一番功夫不可。为了既教书又育人,老师们就要忙起来,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学生,还要研究社会,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施展浑身的聪明才智来培养自己的学生。学生也要动起来,既要学好理论,又要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还要掌握实际的社会活动本领,课上要钻研,课下要思索,随时随地要讨论。课堂上就要有竞争,校园活动就要见真功。教学改革兴起之日,那便是这种模式破除之时。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破除这种模式的关键。在教师与学生的矛盾统一体中,显然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园丁勤劳,能育出好苗;师傅严格,能带出高徒。列宁曾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教师没有积极性,任何美妙的规划都将仍旧是个愿望;教师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宏伟的蓝图就会变成辉煌的殿堂。
领导重视,形成体制,是破除这种模式的保障。毫无疑问,在领导与教师的矛盾统一体中,领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主导地位。领导支持,教师才能轻装上阵,甩开膀子大干;领导反对,教师束手束脚,有劲也无处使。在领导的支持下,只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集中大家的集体智慧,制订出新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那么那种以考试为终点的模式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上述措施,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当然,我们分析以考试为终点的这种模式的危害及破除它的措施,并不是企图全盘否定考试,进而取消考试。考试作为一种测验手段,永远是需要的,但考试与以考试为终点的模式不是一回事。除掉这种模式,高校“两课”必将焕发无穷的活力,吸引师生尽情地投入,并以其全新的姿态,赢得师生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