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中学语文 语文教学
【论文摘 要】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计算机辅助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并能增加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语言学习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善于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理想的环境。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方法不合理,时间和手段选择不恰当都可能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为此,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一 导言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重要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从而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的创新。作为一线中学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境,从而使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殿堂。本文分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基本概念,并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分析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二 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发明,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它的应用领域就不断扩大,并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将计算机引入教学领域。20世纪70年代,一批人工智能专家投入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创造出教学软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开始出现在教学中。目前,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1)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2)用计算机管理教学,简称CMI(Computer Managed Instruction)。这主要是从计算机辅助的对象上来划分的。目前国外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是前一种,也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自计算机辅助教学产生后,各国都逐渐认识到其对未来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它的发展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今在美国从高等学府到一般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早已成为众多教师必不可少的得力助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优点
1.转变角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是:学生预习——教师讲解——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势便发生了很大改变。比如在讲授《再别康桥》这一课时,可以在课件中插入由濮存昕朗诵的《再别康桥》的录音。学生在听录音的时候,远比老师朗诵时要认真、专注许多。而且,听过了录音后再布置安排学生自主朗读,这样学生会更加用心了。
2.构建语文阅读学习情境
阅读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中所感知的材料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一系列的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几乎都能感觉到素质教育的精髓就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意识、精神、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容易实现。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以教材为世界,受视野的影响,创造能力不能有效发挥。而利用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学生可以以世界为教材,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在分析、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必将得到培养。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栩栩如生的形象、情境交融的意境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文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5.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问题的提出,因而为使学生能够进行创新性学习,必须加大问题的提出。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进行争论,这样才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缺点
1.计算机辅助教学灵活性相对较差,限制了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发挥
如果不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在性分析,我们都觉得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而事实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每篇课文也是由教师分割成若干支离破碎的板块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纵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师生缺少正常的语言、心理、情感方面的交流活动。如果课堂讨论中,学生的思维有新的亮点,计算机就无法捕捉,一旦发现问题有偏离也无法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