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22

  (二)注重能力培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具备的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操作能力、熟知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能力、社会保障咨询和服务的能力。非专业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应用写作能力、普通话和英语会话能力。从培养目标出发,我们对传统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和重组,创新理论教学体系,摒弃学科本位的思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按照社会保障岗位的实际需要设置教学内容。强调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专业基础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技能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体现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社会保障概论》是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为落实改革的教学计划,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我们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加强了实践性教学软、硬件的建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房和电子阅览室扩大学生视野;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接触社会,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机械、教学方式单调的现象,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主流的方法,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和摸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将搜集到的各种典型案例用于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判断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辩论教学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倾向,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堂辩论,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结合案例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3、网上答疑法。任课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放在网上,学生如果需要可直接上网查询;学生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要求不能直接向任课教师提出的,还可直接向有关教师的专用信箱发送电子邮件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这样既解决了下课后学生无人可问的问题,又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
  4、强化训练法。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社会活动应用能力进行了强化培训。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期举办对话晚会、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辩论大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学习成果的机会,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前作好准备。
  (五)建立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检验教学改革的成效,学校对考核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学校建立了由学生、教师、教务处、专家组组成的四级教学质量考评体系。成立了教学质量督查小组,随机抽查教师的教学业务原始记录,定期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深入课堂听课,听取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对每位教师进行测评;抛弃传统的纯粹书面考核制度,采取多种方式,把学生的能力测试提到了与闭卷考试同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对社会保障概论教学新模式的初步评价

  (一)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保障基础知识和基本行为规范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性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将知识溶于实践过程的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加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摆脱了单纯的繁琐而空洞的理论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突出了教学的个性,促进了师生双向交流和共同提高。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实现了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以讲为中心转到以检查学生实际操作为中心;从以教材为中心转到以实践技能培养需要为中心。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目前的实验表明,该模式促进了师生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摆脱了对受教育者学习成果考核的单一性,摆脱了死读书、片面追求高分的应试教育的束缚,从多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用技能,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操作技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完美发展。
  (四)摒弃了教师苦教、学生不学的局面,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整体素质高,工作适应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绝大多数毕业生已能独挡一面。这就充分体现了该教学模式的良好效果。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