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22

  (二)对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要合理,做好模型
  有了各个方面的单一数据,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独有的手段,对相应的元数据信息进行优化组合,以便形成功能更加全面的系统业务。比如,我们可以把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结合起来,可以形成的系统业务有学生选课系统,学生成绩查询系统,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系统等。再比如,把教师信息和课程信息结合起来,可以形成的系统业务有课程开展安排系统、教材编写系统等。基于这种灵活多变的单一信息组合,便可以摒弃传统的业务系统组成,形成全新的、多功能的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模型。
  在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的模型中,元数据是模型的基础,也是核心,所有的业务组成或者人员配备都是围绕基础的元数据进行相应权限的设计操作;和元数据额紧密相连的便是业务层,业务层的形成必须以元数据为核心,而各个业务之间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可以进行灵活组合和拆分;关于权限的划分,不同的业务系统中,不同人员的权限是不同的,需要进一步设定,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或者其他机构之间的界别是一样的,他们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进入不同的业务系统,进行相关数据的查询和修改等操作。
  这种信息化教务管理模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业务系统之间的联系比较灵活多变,组合拆分都极为迅捷,这样就可以增加处理问题时的反应速度,用最短的时间处理好问题。
  2、对信息的共享性设定比较好,大大减少了各个层面之间的信息传递,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还可以节省时间,避免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发生变化。
  3、锻造了全新的管理理念,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共同建设,他们的身份不仅仅是参与者,也可以依据不同的权限成为管理者,实现了教务管理部门服务性和管理性的统一。
  (三)做好系统的开发工作,把规则制度和系统流程结合起来
  要运用灵活的思维,做好系统平台的开发。因为这个开发过程,并不只是管理工作流程在计算机上的简单实现,而是更应该体现出深层次的规章制度和系统平台之间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强大系统的功能,少出人为错误,保证了教务管理的科学规范。比如,在课程管理系统中,为了避免教师频繁调课造成系统混乱,可以在系统中加入管理制度,用系统生成课程安排计划表,只对教师设置查阅权限,而无法修改。教师若是想调课,则必须提出申请,方才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制度融入到系统中,可以很好的规范课程管理系统的秩序,减少随意性。
  而在把规章制度和系统设计融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加入过于复杂的规章制度,以免造成系统操作太难,反而影响系统的推广。要将规章制度中中的条款先进行规范化简单处理,而后加入到教务管理系统中,用完整但是却不复杂的业务系统,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问题,保证教务管理系统的完整运行。

  三、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用创新的制度和服务保证信息化管理的长期性
  要秉承以学生和教学为中心的理念,来建设和运行信息化的教务管理系统,绝对不能只停留在管理手册表面,而忘记了创新精神,要用多变灵活的设计,做好各种规章制度的运行。采用领导负责制,校级领导要领头负责以元数据为基础和核心的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制定完整的规章管理制度。
  (二)提升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教务管理团队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信息化的教务管理能否高质量运转。通过学习和培训,工作人员可以应对更加专业性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鼓励工作人员加入到信息化的教务管理系统的创建中去,让他们全面了解系统的运行机制,并提出自己的关于设计、分析研究、后期运营测试工作中去,在具体的实践中加强对系统的熟悉程度,当然工作人员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要用经常性的讲座和培训来不断提升教务管理团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它应该以教学的基本规律为基础,在专业学科建设、课程管理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上提供管理性和服务性的双重功能。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务管理势必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教务管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也必定会发展到信息处理和业务流程的标准规范化,组织实现结构的简单化等高度。地方高校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本着以“学生和教学为中心”的理念,用合理规范的规划设计,在教务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在结合相关制度,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务管理系统,从而更好的完善高校教学。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