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专业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22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弊端,从实效与创新的角度出发,整合、积累经验,针对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探索高职院校专业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的必要性好可行性。具体提出了一些加强高职院校专业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的做法。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素质;融合
  
  我国当下高职院校办学状况突出地表现为:过分强调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甚至以职业技能训练取代了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以现代科技教育基本取代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单一的专业知识传授取代对人格修养的塑造。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这种强调就业对路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文教育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学生文化素养的贫乏和道德品质的缺失,社会反响强烈。因此,对高职院校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加以思考。

  一、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的高职教育注重专业技能教育,忽视文化素养的陶冶,概括起来是:重技能轻文化,重专业轻人文,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淡化了对学生人格修养的塑造。爱因斯坦曾说过,仅凭知识和技能并不能给人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甚至有些日本人认为中国人缺乏精神和信仰,所以,我们近年来过于关注职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势必造成学生懂做事不懂做人难的缺陷。有关调查分析表明,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精神欠缺,科技知识匮乏,文化品位地下,审美情趣低俗等不良现象。

  二、社会需要综合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科技水平,同时还有赖于全民族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主要取决于人文精神的深厚。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人文与技能相通,知识与智慧同尊,胆识与品学兼具的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丰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人文精神。而人文素质对于一个人精神境界的提升、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挖掘及思维方式的拓展具有相当大的推进作用。人文内涵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基本途径之一,让历史积蓄的经验去开拓我们的视野,培养综合的判断能力,明白我们在历史上所处的地位和所担当的责任;让文学丰富我们的情感,让道德陶冶我们的情操,让精神提升我们的境界,不断改进个人的操守和生活的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提高人文素养必须加强与专业的融合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目前的高职院校在办学方向上,仍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对学生人文内涵的陶冶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当前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需要具备实操的能力的工人,而是总体素质要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的能力,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现代化人才,是具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思想品格,且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新一代蓝领。
  据此,高职院校应尽快转变思想,改变长期以来单纯以专业技能教育为目标的狭隘眼光,转变观念,努力构建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以实现从单一的职业教育向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向转变。
  (二)优化外部人文环境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里,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教学环境,为人文素养教育提供条件。一方面需要领导重视、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师资培训、经费投入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良性发展,确保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共进。另一方面需要全体高职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人文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做好三方面工作:一、在科学知识方面,使学生对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大体的掌握;二、在品德修养方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使其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文明的行为举止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三、在能力方面,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健全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