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专业与人文教育的融合(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22

  (三)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建设
  教师的职责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是文化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才能担负起实教书育人的职责。言教不如身教,教师自身的学识、举止言行、性格爱好、品质修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学识渊博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必须。只有品德高尚、言行高雅,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崇高精神境界的教师队伍,才能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光把科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能把良好的做人品质传授给学生。不仅做“经师”,而且做“人师”,使学生德才兼备。
  (四)改革现有的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该着实考虑课程体系与结构,按比例开设各类课程,合理安排专业课与文化课比例,保证文化基础课的课时,不要随意减少和删除。高职院校中应该广泛增开人文社科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改变以往仅仅围绕专业设置课程的单一模式,避免把知识分割过细的错误做法。这些可以借鉴普通高校的成功经验,保证计划内的必修文化课和计划外选修文化课按质按量开齐开足。
  (五)在教学中渗透人文内涵
  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与人文内涵教育相融合是培育人文精神的关键所在。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求真为主题,以求善为根本目的,不仅在课堂上讲人文,也可以充分利用实习实训课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人文内涵互相渗透。例如:在化工专业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实习中,让学生懂得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在应用化学、化学制药和高分子材料试验实习中,穿插中国近代史,讲述科技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精细化工的发展,生产出像化妆品等提高我们人类精神生活质量的产品。在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钢筋实习时,讲述中国古今造桥技术在世界领先地位,以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当今,我们城市建设中出现重复建设、建了拆拆了建的拆以及房价过高现象,而在法国的城市中心很难看到新建筑,他们以历史的积淀为荣。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结合专业把充满人文内涵和人文素养的科学知识贯穿其中,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渗透与融合。
  (六)在校园中营造浓厚人文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很强的熏陶作用。所以高职院校要努力营造一个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氛围,利用好校园的空间办好橱窗、板报、广播、校报等文化宣传设施,使学生耳濡目染。把校园进行绿化和美化,改善校园环境,提升人文教育的文化品位,打造一个人文素养教育的优良环境。同时,以系部为单位、以专业为抓手开设人文社科讲座,结合专业特点渗透人文内涵,经常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使校园书香气息浓厚。举办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文。情感需要情感的熏陶,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良好的氛围具有潜移默化的陶冶功能,使学生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境界得到提升、素养得到丰富。
  (七)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宽人文教育的途径,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接触社会中认识社会,通过社会人际交往,了解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竞争合作意识,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用感人的事迹陶冶情操,用亲身的实践增长见识,用一份责任关注社会。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能正确的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以及社会的关系。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感悟,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文化生命之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开拓创新的能力,并形成高尚的人格,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
  (八)构建人文教育的社会大课堂
  积极开发和建设“校外校”性质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空间,扩大人文素质教育载体,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的时代使命感,激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全面开发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因此,这项工作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创造健康文明的育人环境。要转变当今社会狭隘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质量观念,为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社会大环境,从而也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提供可靠保证。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我们真诚地呼唤高职教育人文精神能够回归,衷心的期盼传统的人文精神能重新在校园里传承,尽早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片面化”特点,使我们今后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富有人文内涵,既有科学文化,又有健全人格。培养与造就大批德才兼备具有全面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将是我国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的可靠保证,也是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科学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和谐统一,才是和谐社会中发展所需要的人。丰富学生心灵的人文内涵教育和知识化的科学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办学的发展方向,也必然是我们高职业院校走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