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审美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22


  论文摘要:审美教育是人性的教育,而当代教育侧重于技术的教育,容易导致人性的分裂,违背了教育的本性。审美教育对弥补当代教育之不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审美教育;人性
  
  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人一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接受系统的教育,甚至还要终身接受教育。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是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随着近代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化生产导致的越来越多的社会分工,现代教育也越来越演变成为一种实用技术训练。但是教育的本性和宗旨却并非如此,从汉字字源上来说,“教”是从“孝”的本义引申和转义而来的。“孝”本指子女为了全天照顾病危老人而彻底放弃田产和耕作,在这里转义为“老师全天专职教授“的意思,并进一步发展出“像侍奉父母那样尊崇老师”的含义。“育”字从云从肉,“肉”指“人体”;“云”本义为“旋转聚合”,如天空中四散的雾气通过旋转聚合过程而同化成大云团的一分子,转义为“同化”,所以“育”是指对已经存在于世的人进行同化工作,即对未成年人灌输社会主流价值观,使之能顺利进入主流社会,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对野蛮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则采取“一帮一”即一个文明人与一个野蛮人结对帮扶的方式促使其放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习俗,转而尊崇和接受先进的中华文明理念和习俗,成为中华文明圈的一分子。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西文“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因此教育的本性可以说是让人茁壮成长,塑造人格,使人变得文明,也就是成为一个获得完美人性的人。在这样的意义上,教育的本性就不是技术教育,而是人性教育。
  我们知道,美是人类社会很早以来就固有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而教育自古到今在人的生活世界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话,我们称之为审美教育,即作为美的教育,它是运用自然、社会与精神中一切美的形态对于人的陶冶,而达到人的身心的美化。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种人性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教育。近代以来,美被从人的自由方面去理解,因此美在人的教育中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康德那里,虽然道德才是人的目的,但是美是通向道德的中介。康德认为美是自由的象征,一个人如果连审美都没有,很难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席勒继承了康德的思想,从人道主义理想出发,提出了审美教育在人性完善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席勒的界定,游戏冲动的对象是活的形象,也就是最广意义上的美。美恰恰能够把人身上彼此对立的两种冲动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结合起来,扬弃二者之间的对立,使“感性的人通过美被引向形式和思维,精神的人通过美被带回到质料并被归还给感性世界。”这样,游戏冲动就以活生生的形象将感性与理性、质料与形式、实在与无限、生活与形象完满地结合起来,缔造了一个审美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人获得了自由。也就是说正是通过审美,可以弥合个体人性中的分裂,使人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使人获得幸福。另外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也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因此,审美的教育绝不是休闲娱乐,而是和人的自由本性以及人的解放有深刻的关联。
  审美教育是“以审美活动为中介,积极塑造人格的特定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审美教育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明确提出:“美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改变人的性情、心灵、人格等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美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意义,必须加强美育。”可见,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十分必要,特别在高等教育中,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的人才,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学习,审美教育能够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的,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及审美能力,完善其心理结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审美教育应该与德育、智育、体育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大学教育的完整内容。
  如今,在发展经济为中心的时代,教育也出现了很多误区,普遍看重理工科,轻视人文学科。特别是1952年的“院系调整”,大学模式由英美式转为苏联模式,专业分化越来越严重,技术性的教育替代了人格教育,学生往往能学到技术,却失去了完整的人格,教育不是培养反倒是摧残了完美的人性。现在的教育方式不但没有培养出杰出的科学家,甚至即便他们以后即使成了科学家,但却并不具备健全的人格,缺乏完美的人性。这些问题不但令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痛心疾首,也成为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实际上,和现代教育重视技术相反,中国古代的教育重道轻技。审美教育在其中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中国古代并无西方式的宗教信仰,因此审美反倒成为人的最高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精神寄托。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教育都带有广义的审美的特征,中国古代孔子以周代的六艺教人,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表面上看,六艺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学科划分,其实不然,它们并不是局限于对技艺的掌握,其根本的目标是培养出君子和士,其特征是在形体上和精神上都具有美。比如射,并非简单的射箭,而是对人的身心的整体训练。“……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郑玄:《礼记正义注》),“‘射’在此与狩猎或战斗并无关系,而只是一种类似今人练气功一样的身心修养。藉此修养,射者才在礼仪秩序中怡然得体,而且培养出立身立国、尽职尽志的道德。”因此射箭在古代慢慢演变为射礼,虽然现在中国失去了这样的传统,但是在韩国和日本变成弓道并延续至今。
  至于中国漫长历史中的教育主要是人文教育,中国古代的教育以儒家思想为主,强调人的道德义务与人伦关系,强调内心修养和精神生活的充实。正如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中所说的“吾民族所承受文化之内容,为一种人文主义之教育”。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除了往往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精通,这都兼有审美教育的功能,而且古人的生活也呈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的审美情趣,甚至在外交辞令都是引用诗经,以至于孔子给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以审美教育代宗教的说法,可能也是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这个特点。西方与中国审美教育的历史不同,形态也有区别,但是审美教育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古希腊的雕塑艺术甚至达到了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峰,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雕塑作品,都通过对裸体的塑造,表现出他们对肉体的赞美和对力的崇拜,充分地洋溢着高尚的、健康的审美情趣。古希腊人対这种身体的美是非常迷恋的,希腊人特别注重肉体的健美,青年人的大半时间都在练身场上角斗、跳跃、赛跑、掷铁饼,把赤露的肌肉练得又强又壮又有弹力,目的是要使之成一个最结实最轻灵最健美的身体。另外古希腊人也善于思考,哲学家提出了很多对美的看法,成为西方美学的开端,影响后世。
  在审美教育的具体实施上,除了具体的各门学科的均衡开设使学生全面发展之外,从根本上说,审美教育作为人的技艺、欲望和智慧的教育,可以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彭富春教授对此进行了很好的总结:第一,就技艺而言,它是由技到艺。审美教育当然也是最宽广意义上的技术训练,这表现为人对于各种器具的把握和操作,但是它最终的目标是人身心的自由,成为一个审美的人。第二,就欲望而言,它是化欲为情,让人的自然性变成文化性或者文明性。通过审美教育,也就是艺术的熏陶,人性得到了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欲望得到了升华。第三,就智慧而言,它是转识成智。审美不仅仅是个人的感觉经验,而是表达了一个时代和民族的智慧,是关于人的存在的知识。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