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0


  三、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途径

  (一)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计划,解决课程重复设置问题
  制定并出台国家课程标准,是应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困难和挑战,推进职业教育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发达国家与国际组织的通行做法。它不仅有助于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协调发展中的问题,而且“在改善教育质量的实践中发挥着导向、诊断、基准等作用,是连接教育质量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做到这一点:一是国家或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应组织专家从宏观高度和顶层视野,制定中高职贯通的分类的课程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框架、改革要求等,为课程设置明确画线定界。二是中高职院校应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下坐到一起,共同商讨制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尤其是中高职联盟的五年一贯制院校更应如此。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课程避复、教材选用、内容衔接上进行统筹规划,一体化设计,形成连贯有序的有机整体,可以较好地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问题。三是探索建立中高职课程学分互认机制。中高职课程的重复学习,关键在于缺乏对已修课程的认同机制。如中职生修完与高职接续专业的某些课程,并考试合格甚至有的已获得了专业资格证书,但由于缺乏认定、认同机制,到了高职这些已学过的课程得不到承认,还得重复学习。所以,采用学分或课程认同机制,建立相同课程免修制和未修课程选修替换制,将能有效避免课程的重复设置问题。
  (二)准确定位和整合教学内容,避免课程内容重复
  课程内容重复是中高职课程问题的“顽症”。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第一,要准确定位中职和高职课程内容。要依据教育大众化和门槛降低的现实,从两个层次教育人才规格入手,研究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性,确定一般技能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的不同分野,然后再根据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岗位目标的要求,配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第二,要按层级和梯度原则甄选和细分课程内容。毋庸置疑,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的学历层级,所学的课程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级差上都是有区别的。应该有明确的学段界域和逻辑梯度,尽管作为相邻层级它们又是联系贯通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层级和梯度逻辑关系,认真分检、细化、定位各自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层级,再据此编写出各自应知、应会的教科书。第三,强化教师对教材的整合处置力度。治理课程内容重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按照美国学者施耐德的观点,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有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忠实取向即机械地、原封不动地宣讲教材;适应取向指教师根据教材难度、深度等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进行适应于教学的变通转换处理;创生取向则是指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驾驭和处理。显然,我们反对教师忠实取向的照本宣科,提倡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和改造使用,这样可以规避许多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
  (三)重构课程结构,实现衔接创新
  这里的课程结构主要是指单一课程的内在组织结构,即课程实施的组织方式。姜大源先生所倡导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就是这种课程结构的代表。这种课程结构的本质强调课程工作化与工作课程化的双向整合,其根本目的在于将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它符合职业教育所强调的“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理实一体”“知行统一”。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内涵看,它以工作过程(或任务)作为组织课程的载体,根据工作任务的难度、复杂程度、综合力度等,将其设计成课程学习的不同情境,如情境一、情境二、情境三、情境N,各情境之间都是关联递进、交叉融合的,构成一个系统集成的整体。一般来说,情境一较低级、浅易、简单,比较容易完成,它起着引进门的作用,更多的是熟悉和了解整个制作过程和步骤的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新鲜体验和学习兴趣。情境二是典型的、中等难度的,但一定是能培养学生核心关键能力的项目,即有了这个项目完成的经验和能力,学生就基本上能够完成行业领域的一般的加工任务,达到企业职业岗位一般的规格要求。情境三则是综合性加强、复杂性更高的情境。到了情境N,就是综合程度更高的创新情境或迁移拓展情境,它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智慧。这种以工作过程情境设计组织课程教学的结构,在衔接上也很便捷易行。一般来说,中职阶段只要完成前两个情境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就行了,后面的情境或综合性项目,留待高职再进一步深化学习。
  (四)统一教材编写标准,整合创新教材编写
  编写分类明确的中高职课程教材,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环节。做好这一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中高职的教材编写应依据国家统筹协调制定的统一分类的、具有对接属性的课程标准编写。这样从源头上把握各自的编写尺度,厘定内容要求,编出的教材就会定位明确,区分度高,避免内容上的交叉、重复、混乱。第二,中高职教材编写要打破学科化的编写体例,按照项目化或模块化的体例编写。项目化或模块化教材是中高职教材改革的趋势,其特点是根据项目或模块重构教材体系,它以项目或模块的难易程度来编排其先后顺序,以项目或模块为逻辑纽带,重组或链接完成项目所需要的“必需、够用”的理论点、知识点,当前一个项目介绍过的知识在后一项目再次出现时,就可以不必再次编写。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内容重复,使教材更加凝练、紧凑、精粹。在衔接上,要区分项目或模块的难易、大小、高低、简繁等,将相对容易的、简单的、低端的、量小的项目编入中职教材,而将难度大的、综合性强的、复杂程度高的项目编入高职教材,这样既有区分,又相互衔接。是较理想的对接状态。第三,要重视教材运用的整合创新。“剔除艰深的,摒弃无用的,归并重复的,删减多余的,更新过时的,整合相近的,增补先进的,压缩烦琐的,提炼关键的,保留核心的”,尽量将课程学习重复虚耗的“无用功”降到最低。第四,要高度重视并启动示范教材遴选工作。市场机制下的整合创编教材是开放的、竞争的、百花齐放的,编创的教材也必然有高下、优劣的差异,这就需要由政府主导,启动示范教材遴选工作。将真正衔接配套的、优质上乘的教材遴选出来,推荐使用,这样才能避免教材使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混乱状况,真正起到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