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外语教学和学习的环境(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0

  4学习环境

  4.1 课堂人数多外语教学以技能发展和双向交流为主要形式。这就要求外语班吉的学生人数一定要少。在发达国家中,大部分外语课堂有15名或更少的学生,着重于通过小组活动来进行学习。北京大学原来一直都是这个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大多数的外语班级的规模也都在20-25人之间。这样,教师可以充分控制学生所说所学,充分进行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到了90年代以后,由于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外语专业班级的人数都在大幅度增加,一般在30人左右,有的达到40多人。许多课程大班上课,最多可以达到100多人。大学英语通常课堂上有50-70名学生。这样对老师而言,就很难有效监控小组或同桌活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很难有机会交流。
  4.2 教学资源与其他文科的教学相比,外语教学应该属于相对来说资源消费比较大的一种活动。它需要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手段,如录音录像设备、语音实验室设备、网络和多媒体设备等,还需要广播、电视设备,以及目标语国家的原版资料等。
  4.3 教学设备从教学设备上讲,现在大多数发达地区的大中小学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这些设备还是奢侈品,难以满足需要,影响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4.4 教材由于中国大一统和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过分依赖课本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这在外语教学中也表现得十分突出。没有课本,学生就无所适从,而教师也不知道如何进行讲解。而外语教学是一个需要大量输入原始材料的活动,而且这些材料应该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反映外语实际现状的材料。
  5教师资源环境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目前高校的外语教师绝大部分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制度后入学的,大部分都在50岁以下。他们年富力强,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较快。但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外语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工作量偏大,进修和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的机会较少,从而影响了他们知识的更新。另外,外语教师在求学时所接受的就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教育,他们对新的教学法尤其是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了解得并不太多。所以,现在的师资问题仍是相当严峻的。
  总的来说,中国教师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许多中国英语教师对自己的口语不自信。②缺乏对交际性强的教学法使用的培训。③对知识、语言、教学不同的理解方法:教师对知识的态度受教育体制的特点影响。[2]
  6学生资源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受教育的主体,代表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的语言基础、智力、学习动机、主观能动性、态度、方法等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外语教学活动成败的首要因素。根据多年的外语教学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存在着以下几点弊病:
  6.1 缺乏交流的动力交际法必须建立在学生真实的交际需求上。在中国,学生缺乏动力来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他们没有真实的生活需求来使用目标语,很少有机会与外国人交流,通常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是通过考试,获得证书或者学位,他们觉得交际方面的需求很遥远。
  6.2 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国小学课堂的一个特点就是,老师特别强调记忆、模仿与重复的联系,学生已习惯于依靠老师直接灌输来获取知识,而不是通过探索来学习。第二个特点就是,老师教育学生要听话、自控及考虑他人,而不是鼓励他们的个性,他们不愿于公众面前展现自己。第三个特点是要求学生上课服从老师,注意听讲。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这种对老师权威的认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7当前的社会环境
  外语不像母语,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与工作都密切相关的。若没有到国外居住与学习等动机,外语只能是工具性的。作为工具,只有在以后能够发挥作用时学习的效能才能产生。因此,在中国,学习外语的动机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后其在人们生活、工作、研究等方面所能产生的作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促进了这种要求。在外国企业的就业机会及外国人接触的机会,使人们意识到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这种社会需求的转移必然引起中国外语教学和学习的热潮。其次,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的外语教育条件也有所改善,例如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普及,引进越来越多的原版英语教材、原版学习资料、原版专著等来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但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工具性特点与外语教学的大面积普及也形成了一定矛盾。一方面,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外语将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用途,自己也不喜欢学习外语,学习外语的动能不足,但课程设置和学籍管理都要求学习外语,而且还要通过四级英语或者日语、法语等的水平考试。这样,被逼学习外语使许多学生厌恶外语,同时也影响他们学习外语的效果,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的浪费。
  8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外语教学和学习的环境因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①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讲,中国大一统和自上而下的思维和管理模式,以及善于思考,而羞于开口的特点和怕丢面子,过分追求正确的心理,会影响中国人学和教外语;②中国缺乏目标语的母语讲话者所拥有的语言环境,人们使用的目标语不是日常交际的语言;③科学化向各个领域的渗透使人文环境逐步恶化;④在外语学习环境上,存在着外语评价上的矛盾,有统一要求和地区差别大的矛盾以及课堂人数多和教学条件相对差的问题;⑤从师资力量上看,中国外语教师存在外语的实际交际能力相对较差,缺乏新的教学法方面的培训,过分强调知识学习,本身学历低,进修机会少;⑥学生存在片面注重知识学习、习惯于接受、不愿意参加教学活动、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到目标语国家去学习的机会的问题;⑦从当前的环境上讲,一方面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刺激了外语学习的热潮,一方面由于某些学生缺乏动力而造成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的浪费的现象。[3]这些因素都是在中国的环境中研究促进二语习得发展应该认真考虑的方面。
  参考文献
  [1]王宗炎.语言问题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2]杨连瑞.现代外语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3]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