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山市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1

  
  2 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不同维度的相关情况。对选取的唐山市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的不同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得知唐山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生活满意度方面两两相关。具体而言,教学与科研相关系数为,545,教学与社会服务相关系数为,521,科研与社会服务相关系数为,526,都达到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且每两个维度的相关都在,01水平上显著。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作为高校的三大职能在教师的专业生活中得以体现和实施,三者尤其是前两者的关系一直被模糊的认识,有重教学而轻科研、重科研而轻教学两大倾向。教学生活满意度与科研生活满意度的中度相关从满意度的视角证明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3 个人背景因素与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第一,高校教师性别与专业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性别对满意度的影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也对不同性别高校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情况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高校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无论其总体还是各个维度都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t教学=2.06,t科研=2.22,t社会服务=.09),男性教师的满意度水平远远高于女性教师的满意度水平。一般而言,受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男性比女性自我评价更高,自我效能感更强,在涉及由自身因素导致的专业生活满意度问题时,男性教师表现出更高的满意度水平就不难理解了。如教学维度中“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比较满意,备课时能得心应手”一题,有83%的男性教师选择了比较符合及完全符合,而只有51%的女教师做了如此选择。76.8%的男教师认为“与同事相比,自己的教学效果更加令人满意”,而只有47.8%的女教师持这样的看法。对科研生活满意度具体题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67.1%的男教师、54.3%的女教师认为自己在研究中,发挥、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并对此感到满意,有70.7%的男教师、42.4%的女教师认为自己的研究生活比同事更加充实和富有意义。在社会服务生活满意度中,73.2%的男教师认为能在社会服务生活中体验到充实和快乐,而只有45.7%的女教师有这种体验。第二,高校教师学位与专业生活满意度关系。高校教师学位是否对专业生活满意度有影响?本研究对学士学位教师与硕士、博士学位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进行了差异分析。鉴于本次样本中只有2名博士,故将硕士、博士看做同一类人群,将其与学士学位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平均数做t检验。结果本次取样中学士学位教师与硕博学位教师相比,除了社会服务生活满意度外,在总体的专业生活满意度及教学、科研生活满意度上都表现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满意程度更高的倾向(t总体=-.54t教学=-.13,t科研=-1.98)。但只有科研生活满意度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在科研生活满意度上,比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更满意,这种差异在,05水平上显著。应该说,经过严格学术训练的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对研究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具有更强的研究能力,能够预知研究过程的艰辛和快乐,对研究赋予更高的价值;而学士学位教师应该说没有经过系统的学术训练,缺乏主动研究的意识,且唐山市各高校教师的合作研究氛围不浓厚,研究几乎主要靠自己的摸索。另外,经统计发现,学士学位教师只有8.3%的人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研究经费,研究经费的满意度是3.083,而55.8%的硕士博士学位教师选择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对研究经费的平均满意度是3.486,二者的差异在.05水平上显著(t=.037)。这一切都使得学士学位教师比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在研究生活中具有更低的满意感。第三,高校教师从事专业与专业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运用t检验对从事不同专业的高校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进行差异分析表明,无论从事自然科学,还是从事社会科学,唐山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生活满意度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社会科学教师的满意度有比自然科学教师满意度更高的倾向,这使得高校教师总体的专业生活满意度在不同专业上呈现出显著差异(t=2.00,P<.05),社会科学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更高。社会科学教师教学语言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表达能力更强,与学生互动能力更强,更容易感化、陶冶学生;这在“课堂上我能准确、清晰、简洁、生动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等题目中得到了验证(t=2.18,P<.05),社会科学教师比自然科学教师对此有更大的满意感。同时,社会科学教师对自己的研究动机、对社会服务的自我价值更加满意(t动机=2.69,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p<.01;t价值=2.17,P<.05)。
  
  4 不同年龄阶段、职称、婚姻状况高校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情况。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年龄阶段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论是专业生活的总体满意度(F总体=2.39),还是具体维度上的满意度(F教学=2.06,F科研=2.22,F社会服务=.09)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实,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在专业经历上各有特点。如“80后”年轻教师从教时间不长,缺少专业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专业生活满意度造成负面影响,但他们经历的负性专业生活事件也相应较少,他们思维活跃,自信果敢,不墨守成规,对工作充满热情,报效祖国和社会的心情迫切;由于和大学生年龄接近,他们更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的交往沟通更容易;40岁以上的教师,专业经验丰富,各种教学方法、研究方法都驾轻就熟,他们思维缜密全面,有的在专业上已具有一定造诣。最重要的是任何年龄阶段的教师在评判自己的专业生活时,其设定标准通常是与其年龄相仿的同行做比较。这使得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在专业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同样的方法应用于不同职称的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发现了同样的结果:不同职称的高校教师,其专业生活满意度水平没有呈现出显著差异(F总体=1.87,F教学=1.17,F科研=2.10,F社会服务=1.22)。不同职称的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之所以没有显著差异,主要原因在于随着职称的升高,教师对自己的要求相应增高,其满意度水平不会相应增高。
  对不同婚姻状况的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情况进行t检验,结果是高校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不论总体上还是在各个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t总体=.59,t教学=.72,t科研=.55,t社会服务=.09)。究其原因,年轻的高校教师年龄一般也都超过25岁,即便没有结婚,大多都有恋人,不会因为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对自己产生负性评价,进而也不会影响他们的专业生活满意度水平。
  
  四、研究结论
  
  1 唐山市高校教师绝大多数的专业生活满意度都处于中间状态。对社会服务生活感到满意的人数最多,对科研生活感到满意的最少,教学生活满意度居中。因此提高教师的科研、教学生活满意度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本人的当务之急。
  
  2 唐山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生活满意度方面两两相关,且相关程度达到中等。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强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三者是整体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现实操作中不应人为割裂。
  
  3 唐山市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在性别、学位、所从事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教师比女性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要高,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学士学位教师对科研生活的满意度要高,社会科学教师总体的专业生活满意感比自然科学教师要高。因此,女性教师应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我效能感,扬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专业生活满意度。学校应加大对学士学位教师的培养力度,出台各种鼓励措施,尽快提升学士学位教师的学位学识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生活满意度。对自然科学教师而言,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增强社会服务意识,认清社会服务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可有力提升专业生活满意度水平。另外,唐山市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在婚姻状况、年龄阶段和职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