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如何把语篇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综合教学中实践
实践证明,把语篇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综合教学中,关键在于既要让学生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又要使他们掌握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扩大词汇量,认知各种语言现象,进而从语篇上尽量地获取文章所传达的信息。笔者在此选取《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1《无尽的爱》(Love without limitations)为例,进行分析。从语篇入手,总结出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关于爱这个永恒话题的故事。本文主人公,作者的哥哥Jimmy,一个天生弱者的孩子,从出生后就得到仁厚的父亲,慈爱的母亲以及不离不弃的妹妹无微不至的关怀,终日沐浴在爱的海洋中。而这个被无尽的爱包围的孩子,在父母相继过世后,居然能把自己得到的爱,转换成爱的种子,撒给周围的人:例如给别人送邮件,帮助别人遛狗等。以此,Jimmy的爱征服了一切,他也成为邻里间不可或缺的人物。这是一个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笔者极力引导学生从整篇文章中找出课文的中心思想(main idea),既在文章的第七段中:“事实上,关照像吉米这样一个深爱又感激我的人,更加丰富了我的生活,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相比”。(In fact,caring for some one who loves as deeply and appreciates my efforts as much as Jimmy does has enriched my life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ever could have.)作者对Jimmy的爱以及Jimmy对别人的爱使学生倍受感动。笔者就顺势组织学生以语篇为基本,对课文进行分段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并列出自己周围关于爱的真实事情,讨论气氛热烈,人人争相发言:并一致认为爱的真谛就是给予。当你给予别人爱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真情。这样通过语篇教学,使学生们不仅学到知识还学会怎样对周围的人示爱。想象一下,像Jimmy这样智障的孩子居然会付出爱,用无私的热情和真挚的爱打动别人,为他人带来温暖,爱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我们健全的人何以不能像他一样,把无尽的爱延伸下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接下来,笔者又带领学生处理课文中的语言点,难点及句子结构,举一反三,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写作及修辞手法。这样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透彻地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题材,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语篇分析。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的课文中,文章选材广泛,除了人物传记,文学作品,科普文章以及脍炙人口的故事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议论文。议论文选文大都枯燥单调,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教教材的兴趣”。如果在讲解议论文时也采用语篇教学,由教师拟定题目,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他们会结合日常实际,打开思路,用英语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在讲授《大学英语》第一册中的《现代考试》(Modern Examination)一文时,笔者就在课前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在开始讲授时,笔者就使用几句准确的话总结出了现代考试的主要方法:即客观试题(objective test)和论述式试题(essay test)两种。紧接着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每种考试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发言,讨论,大部分学生对这两中考试的长处和弊端有所了解,并对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手法都了如指掌。最后大家的看法与作者一致,总结出现代考试的最佳方法就是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同时使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考察出考试者真实的水平,才能避免有人靠运气得高分,有人由于教师个人喜好而得分的不合理的现象。由于讲那篇文章时,恰临期末考试,自己就趁热打铁,启发学生全面复习,适应考试类型,考出真实水平来。使用从语篇分析入手的教法,使这一读来平淡无味的议论文独具吸引力,学生们的赞同之词,溢于言表。
4 结语
实践证明,语篇教学把课文当作整体来处理,符合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由于整个教学过程都交替着师生间的听说活动,强化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语篇教学强调了课前预习,这样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并借助工具书去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提高了理解能力。语篇教学跳出了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乏味的旧框架,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的满堂灌的教法。这一教法,给呆板的课堂注入了活力,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到目前的主动表达。这样学生才能在语篇教学中获得最大的收益,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全面透彻理解全文的能力。
[1] 王枫林.阅读理解和语篇分析[J].外语界,1994,1.
[2] 杨大亮.用语言理论指导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J].外语界,1994,1.
[3]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 蔡基刚.浅谈语篇教学[J].外语界,1992.
,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