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9


  第三是寓教于情。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都是作者“情动于中,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可以这样说,“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如置其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只有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深入解剖作品,进入角色,竭尽全力挖掘作者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语文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常常感染着教师,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感染学生。学习《回忆我的母亲》可以体会到母子之情;学习《背影》可以体会到父子之情;学习《我的老师》可以体会到师生之情;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可以体会到人民对总理的爱戴之情;学习《雨中登泰山》可以体会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等等。感情是文章的生命线,通过情感审美,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印到学生的脑海中,这样语文教学便自然地承担起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的任务。“美的享受具有一种感情的、特殊的、温和的陶醉性质[2](P167)。将美的思想感情传输给学生,塑造出美的心灵,这是语文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当然,情感审美必须在教师的诱导下进行,并十分注意审美主观性的作用。正如鲁迅说的:“我以为情感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3](P97)。艺术创作是这样,欣赏作品也不例外,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是寓教于乐。中学语文教材精选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文质兼美,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寓教于乐,就是教有乐趣,让学生在怡情悦性中欣赏作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品德。语文教师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使学生获得感知美,体验美,进入审美意境。语文教学需要做到。一、导入有新意。寓教于乐,首先应在导入上力求出新意,让学生心颜顿开,形成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创造一个快乐的起点。如教《长江三峡》,从品味“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意境开始,勾起学生细细咀嚼课文,饱餐三峡诗情画境的兴趣。二、语言有特色。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启迪学生萌发美感的最直接的原因,既要抑扬顿挫,又要具体形象,叙事状物,绘声绘色,妙趣横生。要使用准确的概念,正确的判断,按照严密的思维规则排列语言的程序,使教学语言具有强大的征服力的思维美和逻辑美。三、教态有美感。教态美一是说语文教师朴素大方的服饰美。教师衣着不能过分艳丽,否则会冲淡其丰富充实、聪敏睿智的内在素质,会破坏部分的外在美与整体心灵美及教师职业美的和谐与平衡。教师服饰要于朴素中表现高雅的情趣,于整洁得体中流露出丰富的涵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质朴的美的熏陶。二是说举止的美,语言教师的举止要稳重潇洒,落落大方,时时处处都要得体合适。三是说神态的美。表情是心灵的屏幕,它会像镜子一样把人的内心活动反映出来。教师的情绪态度要热情、开朗、和蔼、亲切、谦恭 ;眼神应当慈祥、柔和、真诚、信任、期待、鼓励。总之,应该使学生在或喜中喜、或怒中怒、或哀中哀、或乐中乐、或恨中恨的审美体验中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

  第五是寓教于理。如果说寓教于言是审美教育的起点,寓教于形、寓教于情是基础,寓教于乐是手段,那么,寓教于理就是审美教育的目的。所谓寓教于理,就是通过人物、景物、图画等的赏析,使学生在对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深有体会的基础上,由情入理,把握作品的思想、观点,受到思想教育。语文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重在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认识形象的意义,体会感情包含的思想,使之把审美感受上升到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受到“教化”,进而从“感文”发展到“感心”的高级阶段。如在教叶圣陶《夜》时,当学生对老妇人的形象有较深认识,并且动了敬佩之情后,就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位老妇人的精神价值所在,达到从内心敬佩老妇人的精神美,意志美,进而受到理性的启迪。

  以上谈了通过审美教育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但我以为要做到这些,语文教师应不断强化美育意识,加强自身的审美素质。诚为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4](P586)所以,语文教师要真正落实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渗透,就必需加强自我素养,提高自我素质,拓宽知识领域,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使语文教学层次不断提高,把学生培养成现代化的合格人才。,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