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与网络教育融合的优势与模式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07

  网络教育平台建设要实现教学和教务信息的交流,实现信息流的发布及管理,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成人高等教育与网络教育融合优势分析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随着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对传统成人教育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网络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我国目前成人高等函授教育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必须进行教学方式改革。融合网络教育构建适应信息化成人教育的新型远程教学模式,是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成人高等教育与网络教育融合的优势分析

  (一)实现不受地域限制的、低成本的教育

  网络教育能够克服不同地区的限制,可以对处于不同地区的学员进行包括点播、交互或现场直播等方式在内的网络化远程教育,实现师生异地同步教学。因此,它有利于解决偏远地区集中上课费用高、教学难度大的现实问题,有助于为分布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期望得到学历教育的人员提供高等教育机会。

  (二)实现保证学习质量的交互式在线学习

  网络教育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异地远程交互,达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双向、多向互动并及时反馈的交互式教学效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引入监控和评估机制,保障了网络教育的质量,有利于学员对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能够促进学员学习潜能的发挥,启发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个性化学习

  网络教育能够实现各地学员接受高校优质师资的统一授课,通过对高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充分共享利用,提高成人学历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还可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即学员可以灵活安排适宜的时间参加学习,因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对学生所在单位工作和家庭的影响,并节约学习费用。

  (四)能够完整记录学习过程,实现学习监控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还能够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记录,通过在课件制作中遵循SCROM标准,管理平台可监控学员学习的过程和进度,平台可以将学员学习的过程中的登录情况、学习进度、日常讨论、答疑参与、作业提交等学习过程记录下来以获得形成性考核,并以自测系统保证学习质量。

  二、辽宁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目标

  多年来,辽宁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一直把教学质量视为成人教育办学的生命线,坚持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推进和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成人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在成人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继续教育学院需要面对现实进一步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因此,确定现阶段目标为:实现学院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改造成人教育,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校办学以及各地函授站的教学和服务质量。

  三、辽宁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分析

  (一)统一数据基础上的教学管理体系

  网络教育平台建设要实现教学和教务信息的交流,实现信息流的发布及管理,尤其是学生相关数据如学籍信息、成绩记录等,为了保证系统中所有教学教务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辽宁科技大学大学网络教育平台的项目建设基于同一数据基础之上展开,实现不同业务模块之间数据的无缝流转以及部门之间的数据顺畅传递。

  整体系统坚持统一数据管理模式下,所有的数据统一在同一关系数据库中,保证安全,所有的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分布协同管理,实现数据流的安全准确运行,减少数据传递过程中的误差,保证教学过程安全高效的运行。

  (二)全方位、多流程功能强大的管理平台建设

  学院以往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大量的数据采用文本或者电子稿管理,效率不高。因此,教学管理功能必须得到很好的加强,并以此为基础为未来的高层次的教学进一步的扩充,都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教学管理平台为系统支撑。这也是本次系统建设的重点。

  通过初期系统调研,确定在本次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中,招生、学籍、教材、财务、成绩、课程等教务管理流程都是本次管理平台建设的重点目标,一个符合学院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管理系统是现阶段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关键所在。

  (三)学生为中心、课程为单元一体化的网络化教学支撑系统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长,各地函授站以及校内的二级学院都面临着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教学任务重、出差费用增加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网络化学习的模式,提供在线点播的教学资源、在线答疑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能够快速方便的建立相关的课程资源,快速积累大规模的教学资源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教师课程资源积累主要采用三个方式:在线的WEB课件资源制作、流媒体课程的同步录制、精品课程的外包制作服务或者购买相应的一些教学课件,通过我们的实践证明,这几种形式都是方便快捷的教学资源积累模式。

  (四)全方面的数据输出和报表管理体系统

  在现有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从教学计划、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到毕业学位管理的等一系列的教务教学管理环节中都涉及到了数据输出的管理任务。

  教务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学生从招生到毕业过程中,涉及到招生考试录取后,数据的导入以及各地函授站的分配、考生个人信息、资费以及各类信息的打印输出以及向省内的管理部门报数据的工作,全方面的数据输出和报表统计管理体系在整体的教学教务占有了重要的地位,也是本系统建设的需求重点之一。系统能够自动从统一数据库中获取数据,提供多种格式的方便直观的报表统计,从而极大地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四、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具体措施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此次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业务功能比较多、需求复杂、未来用户需要逐步适用等因素,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系统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实施。同时为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保证整体系统长久的生命力,要整体规划,站在整体和全局的观点上筹划。

  (二)采用先进、成熟和开放的技术路线

  平台系统采用Web、三层技术,实现核心数据库、核心业务逻辑与用户界面分离;系统的各功能模块间实现功能独立、松散耦合、接口开放,便于扩充;系统架构采用B/S结构。

  (三)坚持规范的软件开发标准

  软件开发在遵循"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基础上,坚持整个软件工程必须标准化,有国家标准可循的执行国标,有行业标准可循的执行行业标准。

  (四)突出辽宁科技大学教育特色,符合学校管理模式

  系统适合学院的实际情况,能够满足学院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环节掌握,提高教学跟踪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要求。同时针对辽宁科技大学的教学特色,提供了完整的资源建设和教学特色支持体系。充分有效整合利用了学院现有的网络资源,结合学院管理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建成了具有特色的网上学习、资源组织和教务管理系统。

  (五)充分考虑到现阶段和未来网络教育模式的发展

  网络教育平台设计在方便性和易用性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考虑,让学院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学员能够迅速掌握系统使用,真正地做到提高效率。并着眼于学院未来的发展模式,提高兼容性,快速适应管理上的变化,保证系统的使用周期。

  (六)遵循教育部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

  严格遵循国家教育部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CELTS),保证系统建设的规范性和权威性,方便学校在未来向教育部门申请网络教育试点的工作安排。

  (七)保证教学发展需要,拥有良好的系统扩容能力

  网络教育平台保证在大规模访问下平稳运行的能力,并在将来学生数量增加时,可支持扩充,可采用服务器群集技术,均衡负载。

  (八)友好的系统用户界面

  系统用户界面标准、统一、集成,使用简单,提供反馈、提示、出错信息,具有容错功能,适当考虑界面的灵活性。

  (九)系统安全性设计

  网络教育平台能够有效防止来自网络以及内部的攻击。对于关键信息使用加密传输,传输的数据文件提供不可抵赖性确认;提供组策略用户授权方式,按钮级权限控制;系统数据提供较好的数据备份功能和良好的数据恢复能力。

  五、结束语

  本系统在辽宁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试运行半年,共有十门课程上线运行,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未来网络教育平台建设除了完善系统各项功能的基础上,还将引入实时和虚拟的网络教学服务、手机短信、移动APP客户端等服务手段,从而进入提高教学服务质量的成熟阶段。

  由于本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恰逢全国成人学历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时期以及成人教育网络化模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整体系统的建设在满足现阶段发展需要的同时,兼顾未来改革需要,为学校未来的教学层次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枭鹏.成人教育网络化发展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6(7).

  [2]管晓燕.试论网络化教育与现行教育改革[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7).

  [3]李玉琴.成人教育实现全面网络化教学管理初探[J].成人教育,2004(5).

  [4]白玉.成人教育网络化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