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这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土地流转、农业企业化、农业专业合作和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制度的创新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进一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将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既包括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转型,又包括农民生产技术的转型和发展观念转型。这就迫切要求培育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专门劳动技能,还懂得市场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说没有新型职业农民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国之兴,农为本,农之盛,民为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和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和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内涵和分类
1.1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新型职业农民是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作为自身职业的人员,他们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专业生产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且流动性较强[1-2].
1.2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新型职业农民具有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不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而且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还要利于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3].新型职业农民将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
1.3新型职业农民的分类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一是生产经营型,主要包括种养农机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二是专业技能型,主要包括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中较为稳定从事农业劳动作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产业工人、雇员等;三是农业产业化组织,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农村农业企业负责人和家庭农场主等;四是社会服务型,主要包括植保员、动物防疫员和信息员等农业技术服务人员;五是新生代型,主要包括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返乡青年农民工和复转军人等。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就是给农民提供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强调职业农民由少到多不断壮大,涉及教育培训、职业准入和经济扶持等方面的制度安排,重在为现代农业发展培育新的主体力量,重在“树人”,是一项立足现在,着眼长远的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让十几亿中国人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放心,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高科技文化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村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要求、农业科技进步的直接要求及农村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4].
2.1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我国已经全面进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农业科技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5].现代化农业生产要素能否转变为高效的农业生产力,主要取决于农民能否获得现代农业发展所必要的新技能和新知识,这些新技能和新知识的具备必须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来实现。
2.2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能够解决农业后继乏人的社会现实问题,并有助于农村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可以缓解农村农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促进农村的长远发展。
2.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遗传工程、基因工程、新材料与新能源、信息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不断应用于农业,科技对农业贡献的实现有赖于高素质人才,离开了人才,科技成果的产生和科技生产力实现则无从谈起,这就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3、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近几年,我国先后组织开展了“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等旨在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活动。2012年8月,农业部又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目前,已有88个县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73个县制定了认定管理办法,61个县明确了扶持政策[5].2014年,农业部“阳光工程”全面转型,整合相关资源,主要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培训。我国的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等新型职业农民在总量上已初具规模,涌现了大量的生产型能手、产业化经营带头人与技能服务型带头人[6].
4、制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因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面对的现实困境复杂多样。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是制约职业农民产生的基础因素,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职业农民产生的体制因素,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是制约职业农民产生的根本因素[7].
4.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受劳动力结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低的制约农村劳动力结构劣质化,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分散经营,难以规模化生产。农村保障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会服务水平低下,农村留住高素质人才后劲不足。这些直接影响到农民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掌握、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对高效农业设施装备的利用。
4.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受培育机制制约我国职业农民培育资源不足,机制不完善且条件不配套,培育内容陈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欠缺,例如,农产品推广、农产品安全以及品牌创立等很少涉及。模式的单一滞后制约着农民对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科技信息的快速获取。培育缺乏长远规划和长效机制,热衷于搞“短、平、快”,会造成农民参与培育热情的消退及培育资源的浪费。
4.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受培育经费短缺的制约我国职业农民培育尚未形成相应的经费保障制度,限制了培育的规模和力度。培育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着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典型案例
5.1河南省夏邑县夏邑县是蔬菜种植大县,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回乡务农创业的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作为重点培养认定对象。目前,已有50余名农民经过培训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该县将进一步对获得认证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免费技术培训、优先享受国家惠农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和奖励。
5.2山东省招远县招远县把农民需求放在第一位,制定的培养计划和政策措施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2013年5月,首批认证了40名职业农民,颁发了《招远市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出台了扶持新型职业农民的暂行政策,从经费、办理执照和减免所得税等多方面予以扶持。
5.3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市全面整合农业、劳动(人社)和教育等部门教育培训资源,在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程序、培训制度、检查验收以及培训资料的制作等方面都作了严格要求,以便及时掌握培训情况。
5.4武汉市东西湖区东西湖区按照“扶上马、送一程、长关心、久服务”的原则,成立了集信贷融资、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证照代办、信息查询、市场策划和商标注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东西湖区新型职业农民综合服务中心”.新型职业农民不但在社保医保、子女教育、升学择校和应聘就业等方面一路“绿灯”,而且优先参选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
5.5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探索了村社、园场、企业与培训学校合作的多种模式,实现了职业农民培养、经营主体发育和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相促进。
6、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育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8].还要提高农业集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
6.1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外部环境机制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外部社会环境是相互制约、互为促进的关系。要成功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程,必须完善职业农民培育的外部环境制度机制,建立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长效机制,加快构建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机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9].
6.2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以人为本”,依据农民的自身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需要,选派优秀农业技术专家无偿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组建农业科技指挥中心、村级农技服务站,构建教育信息平台等以推进职业农民免费培育。努力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什么能帮助农民致富就培训什么,满足农民经常、随时、随地和随机的学习需求。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应形成农业院校、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培训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等多主体、多形式、多层次的灵活有效体系和机制,建立和完善高、中、初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10].
6.3增加资金投入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吸纳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积极鼓励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取资格证书。在同等条件下,资金等政策扶持向取得证书的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并使其享受财政奖励补助政策。未来,大学毕业生将会是我国新型职业农民中的精英,这类职业农民拥有较扎实的农业理论基础和农业经营管理经验,对新技术拥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如果投身现代农业建设,会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6.4设置专门机构,加强职业农民培育我国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分别由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及科技等多个部门分头管理,难以对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我国应明确具体的政府负责部门,建立统一的职业农民培育协调机制和科学的农民培育需求调查制度。培育机构要做好农民创业的反馈工作,跟踪培育农民的创业活动,及时在创业关键环节对他们进行指导,疏导其创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使创业活动能正常有序开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