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转型发展社区教育探析(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07

  其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意识转变。当部分有远见的电大管理者开始考虑参与社区教育建设之际,最先遭遇反对的可能就是电大内部的教职员工,因为首先社区教育是一种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教养性教育,放弃学历教育而改办社区教育是否会降低办学层次?其次,举办社区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经济效益又几乎等于零,是否由此会成为沉重的包袱?在经济前景尚不明朗的前提下,教职员工的困惑与不理解亦情有可原,而上述问题如果不予以明晰,则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将成为一句空话。

  其四,社区居民的意识转变。社区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自下而上、自主性和自发性的教育,因此其开展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而这一参与又与社区教育活动能否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以及社区居民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意愿和意识相关。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不甚了解,信息情报的传递也少有途径,因此终身学习意识的培育,也同样成为了社区教育能否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

  (二)体制与机制转变的困境

  就当前状况来看,我国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主要通过政府制定具体政策来推动,因此电大若在政府缺位的情况下独立承担起社区教育的运作机能难度极大。这一方面是我国社区教育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缘于电大原有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局限。换言之,电大若不在管理体制与机制方面作根本的变革,则转型发展社区教育几无可能。

  首先就管理体制而言,其办学实行的是“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分级办学、分类管理”的原则。下级电大在教学业务的指导、服务和评估方面均由上一级电大负责实施,而在人、财、物的发放与分配上则由同级地方政府承担。源于这一体制上的原因,电大实行的是双重领导、垂直管理,即业务上与同级地方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较少,而与系统内的上下级电大联系较多。电大若转型为社区大学以后,现行的管理体制就与社区教育实行的“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援、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体制截然不同。简言之,以往电大办学只需面对一级电大,而转型发展社区教育就必须面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文化部门乃至基层行政组织等多个机构,其中因条块分割造成的责、权、利不配套的问题与弊端也会十分明显。

  其次是运行机制问题。目前省市级电大一般均制定了约束机制、竞争机制、质量监控机制、系统办学机制和学习者学习动力机制等,但以上机制都是为学历教育配套的内部机制。社区大学面向基层民众,其教学形式多样,办学主体多元,且不以学历教育为主要形式,因此与社区教育配套的运行机制则有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学习激励、自主选择、长效推进和居民自主学习等,这些机制又基本属于需要协调社会多个部门共同推进的外部机制。所以社区大学如何重新定位、重新形成符合社区教育发展的综合机制至关重要。

  (三)教育对象转换的困境

  电大转型为社区教育,首先面临的是教育对象的转换问题。电大教育对象多为因工作或升迁的需要而学习的在职成年人,年龄亦以30~40岁的青壮年居多。社区大学属于基层社区的草根型教育,其对象是社区内全体成员。换言之,只要有参加意愿,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人,均是社区教育的对象。

  这一特点,也决定了社区教育必须适应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以及采取非正式与非正规的教育形式,才能针对社区教育的不同对象,诸如青少年、老年人、失业下岗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以及在职人员等,开展满足他们需要以及适合的教育活动。

  从以往单一型学历教育以及较为固定年龄层的学习者,转换为社区全体,且职业类型不同、学习需求不同以及接受教育的目标也大不相同的人群,要求电大必须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根本变革,即从学历转向非学历、从单一人群转向复合人群、从职业性目的转向精神教养乃至娱乐性等多元化的目的。如果不做这样的调整,电大转型发展社区教育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四)扎根基层的困境

  诚如以上所述,社区教育具有草根的特点,以服务社区所有居民的学习需求为第一要务。与此相对,正规教育长期难以摆脱精英教育的束缚,“求学”“读书”也成了人们为获取“资格”和社会地位的追求,教育由此亦失去了回归人真实生活的涵义。

  社区教育不以追求社会地位为目的,彻底摆脱了精英主义的桎悎,而使教育切实关注平民需求、走进平民生活,并成为任何人在需要时都触手可及的活动。因此,社区教育明显具有乡土性、草根性、社区性及生活性的特征。其既与社区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又与乡土草民的需求紧密相连。因此电大若要转型发展社区教育,做好宣传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如走上街头、广场,深入社区、街道开展多种形式宣传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理念以及教育信息,以便让更多民众了解社区教育的意义和实际作用,并积极提高民众对社区教育的认同感,扩大社区教育的知名度和居民的知晓度,这也是电大能否成功举办社区教育的关键之举。为了了解居民需求,电大需要扎根基层,并与街道、居委会建立密切联系,而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携手合作、建立平台,并获取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一手信息,以此为依据制定社区教育的活动计划与教学内容,同时把纷繁复杂,内容宽泛的社区教育予以分类整理、渐次展开,从而提高社区教育的针对性、覆盖面和有效性。

  (五)师资队伍转型的困境

  电大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一支熟悉远程教育运作方式的师资队伍。但就现状来看,这支教师队伍的结构参差不齐,水平良莠不分,学科型、专业性的教师居多,实践型、技能性的教师较少;文科教师居多,理工科教师偏少;能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居多,能把握社区教育、职业培训和休闲教育的教师偏少。尤其是电大教师擅长传统型学科类的课程教学模式,对基于基层多样化学习需求、教育内容种类繁杂、教育形式多元的社区教育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如何积极调整电大原有的师资结构,及时做好电大教师的内涵转型,对于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来说同样具有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

  四、对策建议

  以上对电大转型创建社区大学能否成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笔者以为,此“大”非彼“大”,如果电大转型“社大”,关键还在于彻底转变思路并依据社区教育的特点举办具有社区特色的教育。对此,就电大如何走出困境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动办学理念的更新

  1.基于终身教育理念实现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它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在终身教育时代,教育的现代化决定了其多元性与多样性原则的确立。换言之,基于终身教育理念建立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必须依靠多元化与多样性的教育才能实现。对此,其既需要有完善和优质的学校教育资源,同样也需要有广泛而丰厚的社会教育资源,由此才能建立起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电大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并形成了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办学模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电大若仍然坚持单一化的学历教育办学理念,将会遭遇明显的生存危机。电大应尽快实现办学理念的转换,即基于终身教育理念,服务于民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并在原来单一型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拓宽办学思路,把创建融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社区大学作为电大发展的新契机。

  2.坚定公益性教育的价值观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社区教育也是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连接并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电大转型发展社区教育,应坚定公益性原则,即将电大服膺于教育的使命与国民素质的提升。为此,如何肩负起推动教育改革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转型的时代使命,则是电大需要确立的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发展目标。正如陈至立同志曾指出:“电大要着眼于我国教育的发展全局,主动适应日趋广泛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提升电大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使电大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之一,要实现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为终身学习服务的转变,形成为学习型社会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陈至立,2003)简言之,电大转型发展社区教育不仅可以看作是电大发展的新契机,同时更应看做是电大为教育改革乃至社会发展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政治使命。

  3.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电大一直秉持开放的办学理念,实行制度的开放、教育对象的开放、教学人员的开放、课程选择的开放、学习媒体的开放、学习方法的开放、学习环境的开放和教学模式的开放等。然而,向社会开放固然是电大办学的基本特色和优势,但如何将电大的开放办学与面向社区所有民众、开放学习的类型、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联系在一起,这需要电大重新定位办学的目标,以适应社会新的发展需要,同时还要在开放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形成电大与社区的良性互动,形成适应社区居民学习需要的办学体系,并最终走向社会、走向民众、走向终身学习,则是电大转型面临的新挑战。

  (二)构建双赢的办学体制

  电大转型为社区大学,就目前的状况看,大多实行的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学体制。这一做法既有利于电大拓展办学功能和发挥原有的资源优势,同时又能起到优化办学机制,拓展资源整合及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双赢目标。一方面,电大向社区教育延伸,可以起到拓展电大教育领域,有力促进电大内部改革的功效。虽然从表面来看,转型为社区大学不一定会马上带来经济效益,初始阶段甚至还可能需要经费投入,但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却是深远的。一是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可产生品牌效应,使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电大,认识电大,并由此扩大社会的认知度,使电大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二是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可反哺电大学历教育的发展,对扩大电大学历教育的生源亦可起到促进作用;三是电大开展社区教育亦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合开创了先例,也可为电大开展非学历型的社区教育积累宝贵经验;四是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可拓展教师的多元能力、提升师资的综合实力;五是电大对社区教育的介入,可促使电大教师从原来的学科型、专业型、课堂型教师向教养型、培训型、指导型教师的专业方向发展,由此形成复合与多元的新型师资队伍,使电大不仅在学历教育层面而且在社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多个领域确立主导地位。

  总之,电大与社区教育的联手与合作,既可以促进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还可以促进学习手段和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展现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三)重新定位电大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

  电大自创办以来,一直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方针,因此亦实现了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的目标。

  然而,新型社区大学则因为社区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而决定了其培养目标的不唯学历、不唯专业。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